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魅生 > 登堂入室

登堂入室

呢。谭鑫培说,啊,是是是,老佛爷说得是。李莲英一旁说,那让他改了吧。第一次见面,谭鑫培就丢了两个金,成谭金培了,他也只好当场叩头谢恩。

    慈禧点了《空城计》,谭鑫培演诸葛亮。慈禧看完,给的评价是,外形象,气质佳,唱腔跟以前听得都不一样,赏!当即赏谭鑫培古月轩鼻烟壶一只。意犹未尽,老佛爷接着又点了谭鑫培的《定军山》。看完又喜欢,再赏小吃。

    首次呈差,点了双出,受赏两次,连老佛爷最爱的杨月楼也没这么风光过。当天演完,所有伶人齐到慈禧面前叩首谢恩。谭鑫培得的赏赐最多,赏福寿锞子各十个,绸缎两匹,现金五百块。进宫会有丰厚的赏赐,谭鑫培早就知道,但是没想到这么多。两个“金”丢了也值!谭鑫培对老佛爷的隆恩,印象深刻。

    自此以后,谭鑫培就成了颐和园常客。谭鑫培最近规划的《翠屏山》、《阳平关》、《八差庙》等戏,也纷纷承差。其中《翠屏山》中有一段耍单刀,谭鑫培演得潇洒飘逸,帅,被慈禧当堂击节叫好:好一个单刀叫天啊!从此“单刀叫天”响彻京城。

    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谭鑫培换戏不换人,在宫廷这块舞台上,大放异彩。如果没有几年的研究成果,可能演两出老佛爷也就腻了。但是谭鑫培这时已经具备真正的京剧大师水平,所以在舞台表演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老佛爷看得如痴如醉。与同时代时伶人才俊一起,他在这里创造出了皮黄戏表演的最高境界。

    老佛爷看戏不是乱看的,她是真懂。她可以算当时少有的戏曲评论家,同时也是剧作家。清宫档案中有慈禧太后编剧的《昭代箫韶》十大本,共计二百四十出的昆曲连台大戏。

    慈禧看戏时要对照专用的剧本。在清宫升平署里,保存着许多这样的剧本。是用白皮纸书写,外面用明黄纸做封面、封底,封面上贴红色纸签,写着戏名,专供慈禧太后翻看,称为《安殿本》。《安殿本》共有两种,一种是慈禧早年用的,尺寸小,字也小,宽窄和现在的稿纸差不多。另一种尺寸加宽了不少,字也放大了许多,是供太后晚年眼花后使用的。

    杨小楼(左)与谭鑫培合演《阳平关》对照《安殿本》,可得知演出时长、人物扮相、唱词念白、板式锣鼓经、武打套路、眼神表情、动作指法、四声韵律、尖团字音,错一点也逃不过佛眼。慈禧的苛刻是出名的,有点撒汤漏水,很可能被吊销演出牌照,以后别说内廷供奉,连戏饭也别吃了。

    大部分伶人进宫演戏,都谨小慎微,不敢发挥;平时有八成本事,也就发挥出五六成。有的伶人,进宫就没奢望要讨好领赏,就盼着能过关别出纰漏就好。

    谭鑫培则不然,越是临场发挥得越好,越是内行看,他就越能表现出水平。究其原因,谭鑫培艺高人胆大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他天性就喜欢挑战,心理素质一流。谭鑫培给老佛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个伶人另眼相看。

    在谭鑫培之前,慈禧最宠爱的伶人是杨月楼。杨月楼扮相英俊,文武全才,颇得慈禧赞许。但是在谭鑫培首次进宫当差后不久,杨月楼就不能演了。1890年,光绪十六年夏天,杨月楼一病不起。三庆班这个担子重,很多伶人要围绕着三庆班吃饭。杨月楼承担起来吃力,眼下身体不支了。

    谭鑫培闻讯去探望,杨月楼托孤,让十一岁的儿子杨小楼拜谭鑫培为师,并认了干儿子。谭鑫培按谭家排行给杨小楼取名嘉训。

    转天,杨月楼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