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禹锡评传 > 二、"三登文科",踏上仕途

二、"三登文科",踏上仕途

    当刘禹锡"弱冠游咸京"时,其母或亦一同由江、淮北上,居于洛阳附近之旧宅。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曾云:"洛阳旧有衡茅在"。因此,"赴东京觐省"者,当指省母。

    贞元十年(794),刘禹锡省父母后复赴长安,途经华州时,省堂舅卢徵,写了"明志"之作《华山歌》:洪炉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踪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幸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诗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华山雄伟的形象、非凡的气概,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品格和抱负。诗的最后两句中的"特达",取自《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南史·傅縡传》:"縡聪警特达,才气自负"。因此,"特达"指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才干。男子汉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才干,即使显贵了也还是个庸庸碌碌的人。这就寄托了刘禹锡所追求的目标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回到长安后,刘禹锡用功读书,以文会友。《刘氏集略说》云:"长安中,多循空言,以为诚,果有名字,益与曹辈败渔于书林,宵语途话,琴酒调谑,一出于文章。"刘禹锡渊博的学识和优美的诗文,使同辈十分钦佩,得到了很高的声誉。

    贞元十一年(795),刘禹锡"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①刘禹锡终于通过三次应试,踏上了仕途。他在《夔州谢上表》中云:"贞元中,三乔科第。"《苏州谢上表》云:"谬以薄伎,三登文科。"即前年的进士科、宏辞科和本年的吏部取士科。刘禹锡为何三次应试才能入仕?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举士》云:"唐士之及第者,未能便解褐入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文公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禄者。"这就是说,唐代进士及第后还要通过吏部考试,才能获得官职。

    刘禹锡"三登文科"后,被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太子校书是东宫属官,负责校勘崇文馆书籍。这就使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书籍,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识。"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②他知识丰富,又有才华,年少得志,在读书人中颇负盛名。

    贞元十二年(796),刘绪卒于扬州。《自传》云:"父??至扬州,遇疾不讳。"又云:"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据《旧唐书·德宗纪》下载,贞元十六年(800)六月丙午,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禹锡为杜佑掌书记,即在此年。除去居丧的时间,刘绪之卒应在贞元十二年(796)。刘禹锡从长安匆匆赶往扬州去料理丧事,把父亲的遗体安葬在荥阳。《自传》云:"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贞元十三① 见《刘禹锡集》卷三十九《子刘子自传》。

    ② 见《刘禹锡集》卷三十九《子刘子自传》。

    年(797)至贞元十五年(799),刘禹锡在洛阳附近的旧宅居丧。《自传》云:"小子承夙训,稟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集异记》云:"唐连州刺史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①剔除《集异记》这一记载所夹杂的怪诞内容,它所反映的禹锡居丧住处,是有用的记载。

    ① 《太平广记》卷四二二《龙五·刘禹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