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禹锡评传 > 三、入杜佑幕习文武之道

三、入杜佑幕习文武之道

    贞元十六年(800),经淮南节度使兼领徐泗濠节度使杜佑的任用,刘禹锡为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

    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据《旧唐书·杜佑传》载:"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初开元末,刘秩采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曰《政典》,大为时贤称赏??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为条目末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一代名臣杜佑,幕下多才,为什么独器重青年刘禹锡呢?刘禹锡说是"素相知"②,这就要把杜佑和他的关系追溯到刘绪。今案:永泰元年(765)至大历二年(767),韦元甫为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①杜佑为从事。②刘绪寓居苏州嘉兴县,有机会认识杜佑(刘绪或亦在韦元甫幕)。杜佑是刘禹锡父执。

    刘禹锡入杜佑幕时,《通典》已完成,尚未献给朝廷。刘禹锡是这部书最早的读者之一,并以青年幕僚的身份在杜佑身边学习,受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的熏陶。他后来在《答饶州元使君书》中说:"鄙生涉吏日浅,尝耳剽老成人之言孰矣。"这位"老成人"当指杜佑。此"答书"中所谈的"发敛重轻之道","宽猛迭用"之治,正是得到《通典》之精华。直至他晚年写《许州文宣王新庙碑》时,仍念念不忘杜佑《通典》的学术贡献:"岐公弼谐三帝,硕学冠天下,尝著书二百余篇,言礼乐刑政,古今损益,统名曰《通典》,藏在石室,副行人间。"《通典》卷帙浩繁,杜佑又辑录其要点,成《理道要诀》,以便观览。贞元十七年(801),杜佑将这部于治道颇为有益的《通典》上献朝廷,"优诏嘉之,命藏书府。其书大传于时,礼乐刑政之源,千载如指诸掌,大为士君子所称。"③而"四参公府"的刘禹锡对《通典》及"理道要诀"古为今用的认识,尤为深刻。

    这一年,刘禹锡在杜佑幕中还经历了一段戎马生涯。

    贞元十六年(800),徐泗壕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徐州刺史张建封病死。徐州军乱,拥立张建封之子张愔为留后,不纳朝廷派的行军司马韦夏卿。朝廷命淮南节度使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使,统兵讨伐徐州乱军。杜佑在征讨期间的重要文告和表章,都出于刘禹锡的手笔。在《请赴行营表》中,社佑上书朝廷,请求亲赴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