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董仲舒评传 > 一、王道取法于天

一、王道取法于天

    董仲舒的一般政治思想,主要就是他的王道论。在董仲舒看来,君人者国之元本,其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机之发,乃荣辱之端也,失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谨小恒微,以求自己的言行合于王道。董仲舒王道论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特点,就是王道取法于天。

    王道取法于天是建立在天子受命于天这个前提之下的。天子受命于天,如子受命于父,故须尽人子之道,尊天,敬天,事天如父,其治天下,亦必须法则天地,承天意以从事,即以天道为君道或王道。这是董仲舒反复说明了的:王道参天地矣。①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②王者承天意以从事。③王者配天,谓其道。④天子者,则天之子也。⑤为人君者,其法取象于天。⑥除此之外,类似者还有许多,如说:"圣人视天而行"①;"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②;"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③;"明王??取天之道"④;"圣人之道,同诸天地,荡诸四海,变习易俗"⑤;等等。这些显然都是说,王者之道就在于效法天地,按天道办事,以天之意为己意以从事。

    王者为何取法于天呢?董仲舒首先从"王"字的结构作了分析。他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如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归之于仁。"⑥这段话表明,王者就在于贯通天道、地道与人道,法天地之道而用于人道,这也就是王道:唯天之施而施其时,法天之命而循诸人,法天之数以起事,治天之道而出法,治天之志归于仁。其次,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⑦这是说,为人主者,按天道办事,就会获得天下大治的效益,否则就会天下大乱,所以人主应明于在身与天同者而用之。第三,天下之治乱与否,又直①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② 《春秋繁露·基义》。

    ③ 《汉书·董仲舒传》。

    ④ 《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⑤ 《春秋繁露·郊语》。

    ① 《春秋繁露·天容》。

    ② 《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③ 《汉书·董仲舒传》。

    ④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⑤ 《春秋繁露·基义》。

    ⑥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⑦ 《春秋繁露·阴阳义》。

    接关系到王者的命运:"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之者大也。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言其尊大以成功也。齐桓、晋文不尊周室,不能霸,三代圣人不则天地,不能至王。自此而观之,可以知天地之贵矣。"①"是故,天执其道为万物主,君执其常为一国主。"②董仲舒所说人君"法天之行",或王者"其法取象于天",方面很多,几乎可以说人君的一切行动无不与天相连。如董仲舒在《天地阴阳》篇中说: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阴阳,此之谓能配天。

    这里显然讲人君"法天之行",计有三条。另外,在《离合根》篇和《天地之行》篇中有两段几乎类似的话,也从多方面论述了人主法天之行的内容。如《天地之行》篇说: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阴阳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以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为刚也,考阴阳所以成岁也,降霜露所以生杀也。为人君者其法取象于天也。故贵爵而臣国,所以为仁也;深居隐处,不见其体,所以为神也;任贤使能,观听四方,所以为明也;量能授官,贤愚有差,所以相承也;引贤自近,以备股肱,所以为刚也;考事实功,次序殿最,所以成世也;有功者进,无功者退,所以赏罚也。

    《离合根》篇中的那段话,其开头与上面几乎相同,关于人主之行;他说:"故为人主者法夭之行,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为明;任群贤,所以受成;乃不自劳干事,所以为尊也;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这两段话所说君主法天之行涉及了许多方面,但综合起来,主要也就是如下四条:深居隐处为神,任贤使能为明,泛爱群生为仁,量能授官而行无为。这四条与前三条的视角显然不同,但内容却有交叉。除此之外,董仲舒还提出了"官制象天"①的命题,以及"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②把前后所提出的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共计九条,如果把重复、交叉者合并,那么取法于天的王道至少还应有以下几条:贵神、教化、仁德、任贤、无为和官制象天。其中的教化和任贤,我们将有专节论述,这里只对其他四个方面作一简述。

    在《立元神》篇中,董仲舒着重阐述了人君的行天之神。他说:"体国之道在于尊神,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夫欲为尊者在于任贤,欲为神者在于同心。贤者备股肱则君尊严而国安,同心相承则变化若神,莫见其所为而功德成,是谓尊神也。"关于尊贤这里不去说它,只说贵神。他认为,"为人君者其要贵神。"而所谓"神者",不可得而视也,不可得而听也。视则不见其形影,听则不闻其声响。故莫得其影,无以曲直,莫得其响,无以清浊。而无以曲直,其功则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其名则不可得而度。所谓不见其形,非不见其进止之形,言不可得见所以进止;所谓不闻其声,非不闻号令之声,言不可得闻所以号令。不见不闻,谓之冥昏,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所以,① 《春秋繁露·奉本》。

    ②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

    ①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

    ②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人君贵居冥而明其位,处阴而向阳,执无端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以不问问,故终日夺之,而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