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八、人才观

八、人才观

    司马迁第一个创造了以人为中心的纪传史,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的人才学论者。给人物立传,实际上就是对人才的发现。司马迁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功绩德行及其成长过程的记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人才学思想,而且往往在论赞中加以表述。

    1.立德立言立功者皆为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人才,古代思想家没有下过定义。司马迁的用语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太史公自序》说:"扶义■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可以说这就是司马迁对人才的定义。《自序》揭示立篇旨意,喜欢用"嘉"字和"能"字。如"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三十世家序目用了二十个"嘉"字,七十列传序目用了十八个"能"字,这一区别谨严的用字,表现了世家、列传的等级序列。诸侯为藩辅,将相乃爪牙。蔡仲悔过为藩辅,司马迁用"嘉"字以彰其善。商鞅以策谋辅秦立大功,司马迁用"能"字以扬其才。这些评论表现了司马迁对人才的珍惜,充分肯定了人才的社会作用。在《史记》人物传记的画廊里,除帝王将相之外,有儒墨诸子、刺客、游侠、医卜、诽优、商贾、食客等等社会各色人物。《货殖列传》记述盐铁巨商之外,有田农、货郎、脂、卖浆、洒削、胃脯、马医,甚至作奸犯科的掘冢、博戏之徒,都列入了人才的范围。显然司马迁是把百工技艺之人都视为人才,所以为布衣之士以及卑贱者立传,这是非凡的进步思想。

    什么是理想的人才?司马迁认为,那些为民立德,为事业立言,为国立功的人可以垂名后世,是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人。他说:"迁闻君于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②《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内容就是记叙这三方面人物的言行。

    从《史记》的具体记载中,立德的内容,大者指帝王的德政,小者指臣民的德义。如《五帝本纪》说轩辕"修德振兵",称高辛"其德疑嶷",称帝尧"能明训德",称帝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六国年表序》称,"虞、夏之兴","德洽百姓"。《殷本纪》说,"汤德至矣,及禽兽"。

    《周本纪》说,周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孝文本纪》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于一般人立德,指尚义、重信。如为义献身的人伯夷、叔齐,救孤的程婴、公孙杵臼,反暴的刺客,扶危救困的游侠等。立功,指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物。主体是指历代有建树的将相大臣,也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即医卜、星相、滑稽、货殖等。司马迁评论立功的人物,也以爱民为前提,如对秦朝酷烈将相的批评,与对汉初将相无为治国的赞颂就是生动的例证,不必引述。立言,指留下著作传世的人,以及儒林经师。司马迁把立言者排在第二位,但他对立言者的赞颂却是最高的。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傥非常之人称焉。"接着他历数了演《周易》的西伯,作《春秋》的孔子,赋《离骚》的屈原,著《国语》的左丘明,修《兵法》的孙膑,传《吕览》的吕不韦,写《说难》、《孤愤》的韩非。对传道授业的孔子,更是推崇备至,称为"至② 《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

    圣"。司马迁本人就是追步孔子"成一家之言"的立言者。

    2.自奋成才。

    人才从哪里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成长的,这是唯心与唯物认识的分野。儒家学说主张天才论。孔子说:"天生德于予"①,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①孟子更进一步说:"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②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盛行,司马迁尚未完全摆脱天命论的影响,例如说刘邦就是得天命的大圣。但他主要强调人的作用,认为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时势造成的。他借陈胜之口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的名言。汉初将相多布衣之士,如萧何、曹参为小吏,陈平、韩信少时都是贫民,周勃织薄曲,樊哈是狗屠,灌婴是小贩,夏侯婴是车夫,他们都是秦汉之际的时势风云造成的。他在《樊郦膝灌列传赞》中说:"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所谓"附骥",指的就是乘时起事,追随刘邦成就了功名。

    个人成名,不排除机遇和幸运,然而发愤自强才是成功的根本条件。司马迁在《傅靳蒯成列传赞》中指出,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等平庸之将,他们追随高祖刘邦攻城野战,诛杀名将,却"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所谓"天授",就是命运好。刘邦与项羽战,经常败北,傅宽等人是幸运者。但他们"操心坚正",忠诚于刘邦的品德却是成功的根本。司马迁又在《范睢蔡泽列传赞》中评论范、蔡二人在东方游说"至白首无所遇者",而入秦取卿相,可以说是"士亦有偶合",他们得到了机遇。司马迁感慨地说:"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为什么许多人得不到机遇呢?司马迁用"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两句当时流行的谚语来说明。没有飘然自如的长袖,就难以创作优美的舞姿,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地经商创业。这讲的是人才成长要有机遇。秦国图强招士,这一政治舞台给范、蔡二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但是,"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范、蔡两人不在东方遭困顿,怎么肯西入秦国呢?这讲的是主观努力。机遇只能给勤奋自强的人。苏秦、张仪两人也是在失败中取得成功的。

    司马迁遭受腐刑备受人生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完成《史记》,所以他对于历史上自奋立名的人备加赞赏。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把修身立名推崇到极至,认为是人生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强调自奋图强是成才的根本条件。

    3.主张任贤使能,颂扬治平天下的贤相良将。

    司马迁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得贤才者得天下,主张用贤相良将以治平天下。《刘敬叔孙通列传赞》引谚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治平天下需要众多的贤才。《楚元王世家赞》又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三代的兴亡如此,春① 《与挚伯陵书》,载皇甫谧《高士传》,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① 《论语》第七《述而》。

    ② 《论语》第十七《阳货》。

    ③ 《孟子》卷十《万章下》。

    秋列国的争战如此,楚亡汉兴尤其如此。司马迁批评汉武帝用人不当,主观决策,"是以建功不深"。他十分感慨地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①由此可见,司马迁对于贤相良将治平天下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把用人得失强调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殷周之际,纣王昏乱,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王子比干谏,不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