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五、《紫钗记》

五、《紫钗记》

   从某些词句上看,唐人传奇里那些容易引起误会的句子, 如"有一仙人谪在下界"等,《紫钗记》还没有删除净尽,但从戏剧所展开的人物形象来说,霍小玉已经比较肯定地写成了良家少女,不再轻易事人。她和李益初次相见是在上元节的灯月交辉的晚上,趁坠钗、拾钗的机缘,倾吐了彼此的爱慕。这些描写还补救了唐人小说的另一缺点,小说把他们的结合完全归之于第三者的撮合,相形之下当事人反而比较被动。在戏曲中,当李益久久不归时,霍小玉仍然痴情一片,并不绝望。尼姑和女道士的花言巧语在她的心里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她以变卖首饰的大部分所得作为布施,为的是祈求神灵护佑。为了寻访丈夫下落,她舍得把紫钗也卖了。她一旦知道卢太尉小姐要和李益成亲而把紫钗买去插戴时,她把卖得的百万钱财全都撒在地上。当她的友人义形于色要前去责备李益时,她又把这些钱财送他作酒资。霍小玉自小娇纵,缺乏人生经验,她为了爱情什么都可以割舍,万贯家财被她弃如粪土。她的为爱情而献身的形象既非《紫萧记》所可比拟,也比唐人小说更为丰富多采。

    侠义的黄衫客本是唐人小说的创造,但是只有在汤显祖笔下才成为真正出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在小说里,封建婚姻制度及其牺牲者的矛盾表现为李益负心和霍小玉多情的冲突。黄衫客把李益带回到霍小玉面前,用八方计谋二分强力,干涉并未改变悲剧的结局。以小说而论,这样处理很好,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比《紫钗记》集中而有力。但以黄衫客这一人物而论,小说关于他的一切描写仅仅是插曲性质,并不特别引人注意。在《紫钗记》里,李益并不完全无情负义,他久久不归,是由于卢太尉的劫持。原来封建婚姻制度及其牺牲者的矛盾,一变而为多情的霍小玉和卢太尉之间的矛盾,也即人民大众和封建特权阶级的矛盾,从而使得戏曲的社会意义超出爱情问题之外。李益则在霍小玉的爱情和卢太尉的强力之间徘徊不定。要压倒卢太尉的特别显赫的权势,黄衫客就不能停留在唐人小说所写的水平上。在戏曲的最后几出,黄衫客只是倚仗他的非凡力量,才从劫持者手里把李益交还给霍小玉。悲剧之所以变成喜剧,他是决定性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一当霍小玉和李益初次相见时,黄衫客就出场了。在仕女游乐的上元夜,忽来忽去的黄衫客一群人给绮丽的场景带来了豪迈的气氛。即使在他不出场的第十出,依然感到他的巨大力量的投影。作家如此着力描写的黄衫客并不代表实有的任何社会力量,而是出于幻想的浪漫主义人物形象。他在全剧的作用有如法聪、红娘之于董解元《西厢记》。他们不仅是作家主观愿望的产物,同时也是在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压迫下,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自由解放的社会意识的升华。但是黄衫客毕竟是法聪、红娘的旁系亲属。法聪、红娘直接来自民间,黄衫客则仅仅成形于民间文学的影响之下,是间接的关系。从他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汤显祖的思想局限。卢太尉所代表的封建特权阶级是应该反抗的,但是怎样反抗,谁来反抗?依靠社会的上层自行调节呢,还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斗争?由于汤显祖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他不可能寄希望于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黄衫客既不是法聪,也不是红娘,他的力量来自宫廷。《紫钗记》和董解元《西厢记》的成就不同,正如黄衫客和法聪、红娘的不同。《紫钦记》的长处和缺陷都可以在黄衫客身上得到解释。

    新科状元李益因为不愿参见卢太尉,就被派到边境的军队里去供职,期满以后又改调孟门,使得夫妻久别不能团圆。这是唐人小说没有写到的。以这一情节和汤显祖因触件执政而不得中进士、不得选送庶吉士考试的事对照起来看,可以说这是汤显祖第一次把他对时事的不满反映在戏曲里面。作家藐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志在黄衫客身上初次放出光芒。这个主题在后来的剧作《牡丹亭》、《邯郸记》中继续得到发展。

    男主角李益的形象从他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加以揭示,使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得到表现。可说这是全方位的立体描写,同作者单方面的叙述和交代全然不同。在卢太尉面前,李益既不隐瞒他已经结婚,又从未答应愿意同卢小姐成亲;冒名的鲍三娘在他面前挑拨离间,说霍小玉已经另有新欢时,他却贸然置信,不加怀疑;黄衫客认为他是负心汉,将他从卢家的劫持中解救出来,送还霍小玉时,他却不好意思同她相见??总之,李益无负心的事实,而有薄情的嫌疑。在同类型的典型人物中,他既不是《琵琶记》的蔡伯喈,也不是《荆钗记》的王十朋,他是一个全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