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三、对后七子的批判

三、对后七子的批判

    以李攀龙(1514-1570)、王世贞(1526-1590)为首的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后七子在汤显祖出生前三年开始形成,统治文坛达四十年之久。他们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甚至公然以摹拟代替创作。李攀龙有一些作品简直是古代名作的拙劣改编。他们互相吹捧、排斥异己的宗派作风,为害之烈不下于他们的保守复古倾向。他们初结诗社时本来以布衣谢榛为首。后来李、王官声和文名蒸蒸日上,竟把谢榛排挤出七子之外。李攀龙有一封致谢氏的绝交信,仗势欺人,恶语中伤,格调极为卑下。他还有一首诗《寄谢茂秦(榛)》说:"老去长裾满泪痕,秋风又曳向何门?可知十载龙阳恨,不道前鱼亦主恩。"李攀龙以失欢的男宠龙阳君比谢榛。

    徐渭在万历四年客居南京时,写了一首诗《廿八日雪》。其中说:"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与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回思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徐渭和谢榛一样同是布衣,因此对李氏痛加指责。这时李攀龙已去世六年,徐渭才偶然见到他的这类作品。

    在此之前,徐渭还有另外一首诗《拟寄白雪楼》。诗中说:"齐风大国谁其解,楚雪高张听者稀。"讥刺以阳春白雪自命的李诗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徐渭的判断当时似乎失真,长久之后才为历史所证实。

    当时工世贞正在官运亨通、文名大起的盛时。徐渭在写作《廿八日雪》的次年又写了一首《九马国人图,二圉醉濒堕》诗。题目下自注:"王元美为太仆卿时刻穆王八骏图,形如蝘蜒"。这个比喻很挖苦。王世贞被人看作名公和文豪,徐渭在诗中却称之为"老王"。

    前面已经提到徐渭有一首诗《渔乐图》,刻意摹仿汤显祖的《芳树》。

    汤显祖另外有一首诗《秣陵寄徐天池渭》:"《百渔》咏罢首重回,小景西征次第闻。更乞天池半坳水,将公无死或能来。"汤集编校者沈际飞说,"或"一作"复"。作"复",是。《百渔》指的就是这首《渔乐图》。其中有一句说:"谁能写此百渔船。"这首诗大约作于万历十六年,当时徐渭过南京北上。汤显祖在事后听人说起,写了这首诗。两人没有见面。到徐渭去世之后,汤显祖还写信嘱托友人、山阴(今浙江绍兴)知县余懋孳(瑶圃),请他照料生活可能困难的徐家后人。

    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和徐渭的《四声猿》都以浪漫主义的奇情异彩而著称。他们的诗歌风格却颇不相同。汤显祖得力于《文选》。创作《问棘邮草》时,他以六朝和初唐的艳词丽句表示和凡庸保守的后七子异趋。陶望龄评论徐渭的诗:"深于法而略于貌"(《徐文长集序》)。这可能指徐渭的诗有时文字粗率,无意雕章琢句,有时以议论入诗,或略带散文化倾向。长处在于忠实地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描写对象的复杂性。试以《写竹赠李长公》为例。它一扫空洞的豪言壮语和无时代特征的因袭描写,从而将五七言边塞--战争诗的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现实主义是徐渭诗的一大特色。殊途同归的是徐和汤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表明对后七子复古主义的不合作以至批判和反对。

    徐渭比汤显祖年长二十九岁,他们对后七子的批判斗争却几乎同时进行,不相先后。汤显祖在《答王澹生》信中自述:弟少年无识,尝与友人论文,以为汉宋文章各极其趣者,非可易而学也。学宋文不成,不失类骛;学汉文不成,不止不成虎也。因于敝乡帅(机)膳部郎舍论李献吉(梦阳),于历城赵世卿(仪)郎舍论李于鳞(攀龙),于金坛邓孺孝(伯羔)馆中论元美(王世贞),各标其文赋中用事出处,及增减汉史唐诗字面处,见此道神情声色已尽于昔人,今人更无可雄。妙者称能而已。然此其大致,未能深论文心之一二。而已有传于司寇公(王世贞)之座者。公微笑曰:"随之。汤生标涂吾文,他日有涂汤生文者。"弟闻之,怃然日:"王公达人,吾愧之矣。"王澹生名士骐,是世贞的长子,文学主张和他的父亲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