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三、中举士子

三、中举士子

    进学以后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中式取得举人学衔。举人可以参加进士试,也可以不参加进士试,录用为官员。

    乡试由朝廷派遣官员或指定各省的行政长官二人为主考官。另有同考官四人。各省录取的名额都有规定。江西省为65 名。

    乡试都在八月举行,因此又名秋试。初九日举行第一场, 十二、十五日为第二、三场。考试范围限于《四书》、《五经》。考生可以专治一经。文章限定字数,遵照特定的格式,用排偶体,风格以"纯正典雅"为上。这就是所谓八股文,又名制艺或时文。圣贤经传外,即使引用《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的文句也会看作杂学旁收,不合体例。直到明代末年才略有放宽。

    试场设在布政使衙门内。

    考生要填写曾祖以下三代姓名、籍贯、年龄。

    考生入场经过搜身以防夹带。场内有主考、同考称内帘官,场外掌管监察、杂务的官员称外帘官。内外门户严加封锁,禁止出入。考生应试时所住的单人窄小房间,刚容得下一桌一凳。叫号房。除纸、墨、笔外,不得携带其它物品。门上加锁,食物由官府发给。每人由一名兵士看守。为防止作弊,考生书写答卷用墨笔,一律弥封,称墨卷。另有专人用硃笔誊录,送考官批阅,称硃卷。如白昼来不及完卷,每人发给蜡烛三支,夜间继续。

    按照定式,初场考《四书》三道,经义四道,字数以500 为限。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诏、浩、表、内科一道。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四书》、《五经》所用注本都有规定,如《四书》限用朱熹《集注》,《尚书》限用朱熹门人蔡沈的《书集传》及古注。

    汤显祖二十一岁参加江西乡试,取中第八名举人。他的初场《尚书》经义试卷和三场经史时务策试卷以及考官批语保存在今传《隆庆庚午江西乡试录》中。主考官刘思问和张岳都是江西省的行政长官。

    汤显祖后来回忆这次秋试说:

    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

    留名佳丽城,希心游侠窟。

    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

    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

    了此足高谢,别有烟霞质。

    --《三十七》他这时得意非凡,神采飞扬,仿佛进取功名的门路已经为他敞开。他想象着将来为国家建树勋业,然后退居林下。他在《挽徐子拂先生》诗序中说:"仆自登徐公之门,辄以鲁连相待。"指的当是同样的阔大而空疏的胸襟。秋试完毕,他到省城南昌西南60 里的西山云峰寺去,向主考官参政张岳致谢。薄暮时分,告别出来,在寺门外莲池旁,解下头巾,略作休息。也许他把池水当作镜子,看自己刚才是否衣冠欠整。不料一枚束发的替于落到水中。当时士大夫蓄养长发,像后代的道士一样盘成头譬,以便戴中或帽。因此,"投簪"(散发)就成为归隐或罢官的同义词。汤显祖随口吟了二首小诗题在墙壁上。

    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

    虽为头上物,终为水云心。

    桥影下西夕,遗簪秋水中。

    或是投簪处,因缘莲叶东。

    --《莲池坠簪题壁》与其说他在出仕之前就存心归田,不如说多半是以隐逸为高尚的漂亮话而已。这是不足道的小事,后来却引起他和高偕真可即达观禅师的一段不平凡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