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二、进学

二、进学

    嘉靖四十二年(1563),汤显租十四岁补入临川县学为诸生。官府给予诸生的资助,分廪膳、增广、附学三类,按照考试成绩,依次递补。廪膳生每月领取食米六斗和鱼、肉若干。

    科举制的最低一级学衔称诸生或生员,更通俗的称呼则是秀才。

    明代设有府学县学。府学由教授主持。教授相当于学官兼校长。县学由教谕负责。教谕也是学官和校长的结合。府、县学的教员称训导。

    学生未进学叫童生,进学后才是正式学生即生员。通过由省提学使主持的考试才取得生员资格。府、县学的生员都有定额,前者40 名,后者20 名。生员享有豁免谣役的特权。他们未被被夺生员资格,不受法律制裁。

    那时何镜任江西提学使,他是浙江丽水人,编有《名山记》十七卷,不像一般官僚那样不学无术。提学使的职责是到省内各地主持府、县学的最后一场考试。作为乡绅,汤家享有接待来往官员的荣誉。设宴送礼,破费不小,却给家门添加一汾光采。童生汤显祖曾被引进参见提学使大人。在这种场合,尊长往往叫孩子面试八股文开头的一二句即破题,简称破,以察看被试者的文才和志趣。何螳指书案为题。汤显祖略一构思,朗朗然回答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原句引用《易经·系辞》,简明扼要,符合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意旨。切题而不拘泥,气魄阔大。何螳夸奖他将来必定以文章而闻名于世。

    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被封建主义者信奉为社会秩序和伦常道德的基础。师生关系受到的重视不下于君臣、父子关系。师指教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不做教师的县试、乡试和礼部试的考官。考官决定门生的终身前途,被认为不下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汤显祖十四岁受知于何镗,直至临终前不久还在《负负吟》中缅怀何镗对他的恩德。

    汤家对长孙长子的教育不遗余力,进学前后他的教师都是当时当地所能物色的最佳人选。

    第一位老师徐良傅(约1506-1665)是邻县东乡人,嘉靖十七年(1538)

    进士,曾任吏科给事中。出仕八年后,因得罪首相夏言革职为民。以这样的宦历而至于授徒糊口,可见他潦倒失意到何等地步。著有《爱吾庐集》和《枪榆集》。他不像老学究那样浅陋迂腐,汤显祖也不像一般童生那样不学无知,师生两人很相投合。汤显祖从他那里接触了《左传》、《史记》、《文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跳出狭隘的圣贤经传的圈子,把视野扩大到文学上来。徐良傅在他生命的最后二三年接受汤显祖为弟子。他忽视了年龄上的差异,以自己老年人对仙道的醉心诱导他的未成年的弟子。他赋诗赠汤显祖说:"若不尽捐烟火瘴,教君何处住蓬莱。"徐良傅以《尚书》起家成进士,触犯权贸罢官,幻想登仙--这些方面师生如出一辙。汤显祖在他身后写了一篇《徐子粥先生传》以作纪念,见《东乡县志·人物志》。

    汤显祖的另一位老师罗汝芳(1515-1588)是左派王学的巨子。左派王学又名泰州学派,创立于王民(1483-1540)。王艮传徐樾(?-1552)。徐樾官至云南左布政使,元江府土司叛乱时被害。他的弟子颜钧远道前往寻求骸骨而归。罗汝芳以颜钩为师。徐、颜、罗三人都是江西人。当时江东以文学辞章著名,江西则以理学见长。余姚王守仁(1472-1528)世称阳明先生。他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①王学又名心学。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官方的程朱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异趣。王学和程朱学同样提倡"去人欲而存天理"。②两者的分歧是王阳明并不一律否定**。这是他的自相矛盾之处。他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但不可有所著。七情有著,俱谓之欲。"①上面的意思,他的弟子钱德洪总结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②**有善恶之分,不能一概否定,这就在封建礼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王艮的名作《乐学歌》说:"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日乐。"③他又重申:"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颜钧强调"率性所行,纯任自然";罗汝芳则标举"赤子良心,不学不虑"。④颜、罗的主张可说是李赘《童心说》的先声。从王守仁、王艮到罗汝芳愈益清晰地看出① 见《明儒学案》卷十王氏语录。

    ② 见前书同卷传习录。

    ① 见《明儒学案》卷十,传习录。

    ② 同前。

    ③ 见同书卷三十二。

    ④ 见同书卷三十四。

    禅宗顿悟说的影响。顿悟说反对烦琐教义,和渐悟说相对。佛学的渐悟说同哲学上的程朱学说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述引文中王艮所说的"人欲"、"私欲",有时差不多已经指桑骂槐地把程朱哲学的那一套也触犯了。左派王学家有的出身于所谓贩夫走卒的下层人士,而又奇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