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王韬评传 > 二、挟策以干当道

二、挟策以干当道

勇必宜设法招回也;

    二、江宁难民宜安置妥密也;

    三、民团与官军宜分用以责其成效也;

    四、领兵员弁须用外国武官,藉以箱制也;

    五、假冒贼之旗帜衣饰混杀并战以乘其不备也;

    六、设空房以焚贼也;

    七、杜截接济以断贼来路也;

    八、佯做村民投贼、诱之使来而杀贼以坚民志也;

    九、城宜设立巡防总局,与西官相为联络,派委干敏员并专事稽察,以靖地方而缉奸宄也;

    十、水路之通苏、昆者,宜设卡要道,以清其源也;

    十一、各处妓家烟馆茶坊酒肆宜派干役日夜逻查也:??

    王韬在战术方面的"管见"不如他在战略方面的"管见"来得高明,大多属于一种"文人论兵",但也不乏致太平天国于死命的杀手锏,如"领兵员并须用外国武官"一项,就是"洋枪队"的滥觞。王韬自己在这一项下解释其具体内容说:"兹以外国武官一员,领兵或数十人或数百人,其上则领数于人数万人,而配以中国官一员,通事一名。每战则外国官首先冲锋,而我军随后奋进,有退缩不前者,立置军法,中国官亦临阵弹压,计其功过,以定赏罚。如是则借兵少而收功广矣。"①吴煦采纳了他的这一建议,组成中外混合编制的洋枪队。洋枪队在保卫上海和镇压苏浙太平军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韬也为此洋洋自得,他在晚年写就的《弢园老民自传》中写道:"十年,金陵大营溃,贼串吾吴,常、镇、大同时俱陷,东南半壁至此靡烂,四郡村乡亦蹂躏无完上。老民于是志愈孤,心弭苦。方奉上官檄督办诸乡团练,老民知其贪诈畏怯,万不可恃,屡上书当事,代画方略,言过切直,当事外优异而内忌之,顾所言颇见施行,能多见效,其最要者以西人为① 王韬:《弢园尺牍》,卷六,"拟上曾制军书"。

    ① 王韬:《弢园尺牍》,卷五,"与某当事书"。

    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后行之益广,卒以此收复江南。"①又如"假冒贼之旗帜衣饰混杀并战"一项,对太平天国亦损害甚大。太平天**装简单,加之后期官制混乱,旗号不一,极易被清军伪装假冒。清军后来在剿杀苏浙太平军的过程中也确实多次用此毒计,颇为奏效。

    王韬积极上书的动机之一,是为了使清朝地方大吏能"因言贵人",拔擢他于布衣之中,以便他进一步伸展抱负。他在上书中曾多次旁敲侧击地向清朝地方官"邀官"。如他在"上徐君青中丞"一信中写道:"纳顽矿于洪炉,或有跃冶之效,处钝锥于囊底,非无脱颖之期??若其棨戟门高,容书生之长揖,蓬莱山近,许浊客之同登,即当舍此卑楼,以图远志,是则羁鸟脱笼,尚可期于振翼,驾骀负轭,不终困于摧轮。祷望孔殷,衔戢何极。"②但是,除了徐有王还给他一些"润笔费"以酬其劳外。几乎所有的清朝大吏对他都是"用其言而弃其人"。新阳王韬依然是一介穷困不堪的落魄秀才。王韬不甘心就此默默无闻。他试图以建立"实功"来换取清朝大吏对他的价值的承认。上海时期的王韬至少参与了两项对抗太平天国的实际行动:1、为"借夷助剿"奔走活动。

    王韬在上海居住多年,与西方人士关系密切。清朝地方官知道这一点,敦促他出来为"借师助剿"穿针引线。王韬积极响应,毅然自任。1860 年6月太平军围攻苏州、清军惊恐万状之际,他和好友李善兰正在上海加紧谋划与英法两国联络。王韬的6 月3 日日记记载了此事缘起:清晨,王叔乘舆款关至。晶顶貂尾,焕然改观,急蹴予起曰"吾与足下且成此大功!"余瞿然曰:"瀚甚矣惫,万不能起,所谓大功者何?"王叔曰:"苏城现将被围,徐巡抚欲向西人乞师,以拯数百万生灵于贼手。事若成,真莫大功德。"余曰:"此事宜与吴观察偕见英公使,弟人微言轻,万不能助一臂。足下怀中可有抚军文移致英、法二公使乎?"王叔曰:"无之。"余曰:"若然,则事不得谐。盍访孝拱,与之谋言?"①李善兰依计而行,前往龚孝拱处游说。龚孝拱当时为英国公使额尔金(Lord,Earl of E1gin)帮办文案。李、龚相见之后,龚孝拱表示如欲英国公使帮助,必须要有正式的徐有壬官书文移,否则,"事恐不得当"。李善兰随即再函徐有壬,索取文 移。但是,他太迟了。太平军在他发信当天,就已经打下苏州。

    王韬还没死心。几天之后,他接到他的一个朋友、当时正居住在云间的郭福衡(字友松)的一封手札。它实际上是一封"乞师书"。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衡所以不避迂愚之名,冒昧之罪,而敢与吾兄商之者:一则,同为上帝所生之人,何忍使苏、淞十三郡之生灵尽遭涂炭。二则,国家养士,首重肢库,报我君者,正在此日。三则,苏城为吾兄桑梓,若得安全,尸祝不替。而徐抚军又有书于吾兄,亦一知己,今日聊以分忧??伏望吾兄以此函达之于西士艾君,俾知云间郭福衡者,非贪生恶死、不学无术之流,则艾君枉顾之意,亦不可谓无知人之明矣??衡虽三尺微命,窃愿学申胥之哭、霁云之涕,以为艾君之① 《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② 王韬:《弢园尺牍》,卷五,"上徐君青中丞"。

    ① 《王韬日记》,第173 页。

    本国,一时虽不能得师,而数百之众,直达苏城,器械之精,兵卒之用令,久为我军称羡,及贼所畏慑。①王韬对郭氏"忠臣烈士"之举极为叹赏,立即将此信送呈艾约瑟,期望以郭氏之忠勇打动艾氏去劝说额尔金答应出师代剿。由于英法两国公使此时打算乘机勒索清王朝,王韬的穿针引线活动进展缓慢,清朝大吏后来等得不耐烦,亲自出马与英法当局直接交涉,王韬从此受到冷遇。

    尽管如此,王韬似乎依然乐此不疲。他的日记中有经常赴道署打听"借师助剿"进展情况的记载,如咸丰十年五月二十一日(1860 年6 月10 日)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午后,偕吴沐庵、屠新之、蒋萃钦往道署访袁伯襄,则无锡何菊村、湖州谈厚甫皆在伯襄斋中,因共纵谈。余曰:"何宫保至此已数日矣,乞师有成议否?恐受西人辱耳。"伯襄曰:"闻法已允,而英尚未报命也。"①《吴煦档案》中有一《袁熙赞禀》,更能反映王韬这时不甘寂寞的活动情况,它这样写道:"昨诸翟团董来城,以贼氛密迩,随在可虞。具请大人筹拨西兵会剿,并请三四十人驻乡教练火器,其实欲借夷势以资防守。赞当即拦阻,谓西兵不肯出剿,无从议请,驻守一节,大为难行??晚间,王兰卿、吴锄非、武生庄仰之等复来,俱言已见法国教头梅神父,具说贼踪飘忽,乡民将届收割,势难安堵。乡团现议办剿,须在藩宪处具禀请拨西兵出助,并往公使处递呈,未谂允否。渠一力担承,言法兵近日已到六千余,来正无既,尽堪做事。藩台商拨,便要筹费,恐无银可筹,不如汝辈邀集各乡董事联名具呈,地愈广,人愈多愈好,我迭公使,待公使转请英国,非惟不须筹费,包可出兵,或剿或守,为近地先行肃清,徐及苏州云云。"②显然,王韬正在积极联络地方士绅集体向清朝官员游说和施加压力,一心要拔取"借师助剿"活动的头筹。

    2.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军。

    王韬在苏南乡间和沪上文人之间颇负才名,清朝当局一直想利用这一点让他出头组织乡间地主团练。刚好王韬有心投笔从戎,主动请缨。双方一拍即合。 1860 年7 月,王韬被苏淞太道吴煦任命为诸翟团练局董事。

    在出发之前,王韬与逃亡在沪的诸翟地主严缟园谋划,打算通过游说吴煦,将一位被上海县令刘郇膏收押在狱的讼棍陈少逸保出来做团总。他的日记连续几天记载了他为此事所进行的活动。如8 月2 日日记写道:严缟园来,同往道署进公禀,保陈少逸也。少逸前后与余数书,谓:罪苟可赦,即当荷戈前驱,杀贼报国,以为士卒先。情词凄烈,不殊邹衍狱中上书。余即以是书呈观察,冀其少垂怜也。①8 月3 日日记又记道:闻贼东窜,势甚炽,各团皆能用命。诸翟董事沈、李诸君等屡为请命,欲陈少逸出狱办团,① 《王韬日记》,第176 页。

    ① 《王韬日记》,第178 页。

    ②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427 页。

    ① 《王韬日记》,第192 页。

    观察已允矣。而尚未提释也。②王韬达到了目的,陈少逸终于被他保了出来。 1860 年8 月15 日他毅然赴任,抵达诸翟镇。

    诸翟镇属淤江府,处于上海县与嘉定县的交界点上,是当时太平天国穹清朝双方军事力量拉锯争夺的前线。王韬不顾白发老母在堂,冒险以赴,表明他建立事功的愿望十分迫切。

    下车伊始。他立即召集团练局各董事开会,颁布"团练十二条"。旋募勇三百人筹议抵抗太平军事。此时,太平军已攻占嘉定,不时到诸翟一带活动,与诸翟团练局有所交火。王韬给吴煦的呈禀中有对具体情况的描述。如1860 年8 月22 日王瀚上吴煦禀:初一日,贼至七宝,民不能敌,下午已窜蟠溪,离诸翟仅四里,瀚偕同武生庄兆麟等带自募勇百余人防堵腹里诸村。日色昏暮,贼声渐逼,乃多设灯火,遍缚草人为疑兵,是夕贼仍退回塘桥。①1860 年8 月27 日王瀚上吴煦禀:初九日,陈常密约各处义民同时举事,所有土匪四散奔逸,西刻,攻入南翔有市梢,贼匪余党搜杀净尽,生擒十二名。经陈常身光率队,奋勇先进,故各民勇皆肯齐心并力。现探闻嘉定城中贼已稀少,集众齐进,无难立时克复。②实际情况可能没有王韬描述的那样辉煌,战功更没有如此之大。王韬在这里未免言过其实了。否则,他不会在赴诸翟数天之后就以"经费难筹"为由"飞舟"转回沪上的。他显然是在躲避太平天国的扫荡。

    王韬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一遇实战便逃之天天的做法引起了苏淤太道吴煦的不满,加之他先前在上书中时有"言过切直"之处,吴煦难免忌恨有加。因此,王韬觉得在沪上难以立足,决定回到家乡去进行一项新的冒险。

    ② 《王韬日记》,第192 页。

    ①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第401 页。

    ②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第40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