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叶适评传 > 一永嘉之学与永嘉学派

一永嘉之学与永嘉学派

    我们所说的"永嘉学派",指的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对学派的概念有个起码的规定。只有那些具有独立的学术见解、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学者,方可指为某学派。按照这个要求,永嘉学派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学术称谓,并不是所有永嘉地区的学者都可归之为永嘉学派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永嘉之学"和"永嘉学派"加以区别。前者是泛指自北宋以来籍贯在永嘉地区的学者而言;后者则是特指从薛季宣、陈傅良等到叶适所构成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就叫永嘉学派,也称永嘉事功之学。显然,永嘉之学包括了永嘉学派,前者包括较广,后者所指较狭。在南宋,与朱陆鼎足而三者,就是后者。

    叶适在《温州新修学记》中记录了温州太守留茂潜在嘉定七年所说的两段话:昔周恭叔首闻程、吕氏微言,始放新经,黜旧疏,挈其俦伦,退而自求,视千载之已绝,俨然如醉忽醒,梦方觉也。颇益衰歇,而郑景望出.明见天理,神畅气怡,笃信固守,言与行应,而后知今人之心可即于古人之心矣。故永嘉之学,必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郑承于后也。

    薛士隆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未寡陋之术,不随毁誊,必摭故实,如有用我,疗复之方安在!至陈君举尤号精密,民病某政,国厌某法,铢称镒数,各到根穴,而后知古人之治可措于今人之治矣。故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经其始而陈纬其终也。(《水心文集》卷之十)

    这虽是留茂潜的话,但为叶适记录在自己的文章中,看来叶适是同意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段话概叙了同称为"永嘉之学"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周行己到郑伯熊,一条是从薛季宣到陈傅良。我们先顺着这两条线索,看看永嘉之学的历史发展,然后再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

    第一条线索始于周行己。据陈振孙说:周行己??十七入太学,有盛名,师事程伊川,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进士,为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永嘉学问所从出也。(《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周行己与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辉、沈躬行、蒋元中等九位永嘉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就学于太学,号称"永嘉九先生"。与此同时,在京师就学的,还有鲍若雨、潘闵和陈经正兄弟等七人。这些人大都是程门学生,但也不尽然。全望祖说:世知永嘉诸子之传洛学,不知其兼传关学。考所谓"九先生"者,其六人及程门,其三则私淑也。而周浮址、沈彬老又尝从蓝田吕氏游,非横渠之再传乎?

    鲍敬亭辈七人,其五人及程门。??吾浙学之盛,实始于此。而林竹轩者,横塘之高弟也,其学亦颇启象山一派。(《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序录》)全祖望是浙东人,对如此众多的浙籍学者传播中原学术文化到浙,很引为自豪。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周行己、沈躬行不但是程氏学的传播者,而且曾就学于张载学术的传人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兄弟,是张载关学的再传;二是许景衡弟子林季仲的思想,已露出了后来陆九渊心学的苗头。全祖望曾引用了林季仲的一首诗来说明这一点: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

    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

    水流万壑心无竞,月落千山影自孤。

    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原不隔江湖。

    全祖望认为,这首诗的思想"已开象山宗旨矣"(《宋元学案》卷三十二《横塘门人·林季仲传》)。

    北宋时这样多的永嘉学者学得洛学、关学并传播开来,为什么推周行己为"永嘉学问所从出"呢?全祖望说:"永嘉诸先生从伊川者,其学多无传,独先生(指周行己)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