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成熟组织的绩效变革 > 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3)

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3)

疾:虽有正式的考评体系,但考评结果基本一致,无法区分,如果硬要区分则不得不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而在传统组织里,和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轮流坐庄”必然接踵而至,令很多管理者苦恼。解决的办法是从源头开始,一是取消KPI权重,二是随机产生KPI数量和分值,使目标卡、绩效卡的目标分值从产生起就有差异,即离散分布鲜有相同的分值。

    如以下案例所示,有时权重设置会增加无谓的争议。

    案例

    某国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在确定年度KPI指标体系权重分配的会议上出现争议。7位企业领导均不满意权重分配:分管生产的经理认为该公司直接从事生产的部门和员工数超过企业全部部门和员工数的50%,所以生产系统的指标权重至少不能低于40%;而分管经营的经理则提出,现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偏低,市场经营的压力非常大,所以经营系统的指标权重不能低于50%;而党委书记则提出,不管说什么我们都是国有企业,且面临自身稳定和相关社会稳定的责任,党的工作也很重要,相关指标最低也要保证20%的权重。三个模块的指标权重诉求就已经超过100%,会议无法进行下去,博弈持续了一个多月,开了若干次会议,最终在多数人不满意的情况下,勉强确定了权重分配。

    在履职指标及其目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日常状态下,成熟组织对履职指标的调整是有限的),可以对内部各层级组织的KPI数量作原则性规定。如在经营层,假设7人经营班子,在公司层面大致按照班子成员人均3~4项的标准,定为25项。因KPI多具有挑战性(当然,难度应适度),承担者既有可能完成指标而受到激励,也有可能完不成甚至受到惩罚,因此,不必严格规定每个人承担的KPI数量。按照职责分工以自主认领为主,每个人不论承担的KPI数量多少均比较释然,不会产生“孰轻孰重”、“孰亲孰远”的暗中角力和风波。而每条KPI的目标分值,则通过前述KPI评价矩阵随机确定,如评价结果不足5分的,KPI不成立;5分以上的,评出的分值即为KPI加分的目标分值,其1/2即为减分的目标分值。通过以上处理,实际上使目标卡的目标分值从开始设立就各不相同。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想让所有的管理者和各级组织绩效考评得分一致都难,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大锅饭”的问题,还从本质上改善了造成成熟组织“大锅饭”的机制及组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