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成熟组织的绩效变革 > 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3)

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3)

    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3)

    指标“对冲”技巧

    在指标设计中,指标目标和考评标准的设计,往往需要上下沟通、确定。现实中,这是个上下博弈的过程。某些情况下,确定的标准体现的并非客观的可达到的目标标准,而是谈判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尤其是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年度绩效目标的确定,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对冲指标的方法,变上下博弈为下属的自我博弈。

    案例

    某电力公司每年需要确定下属分公司的工作指标,其中售电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每到年底前,按照惯例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要到总部“跑指标”——这可能是采取集团管理方式的必然。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同时也存在着内部**和不公的隐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谓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的自由裁量权和“自留地”很多情况下即源于这种指标的标准设计方式。该问题的解决的方法是:在给予“售电量”指标的同时,附加一条“售电量预测准确率” 指标;预测准确率指标的考评办法是,根据偏差的大小进行负向的考评,其程度略高于“售电量”的奖励标准;将“售电量”的确定权交给分公司,上报多少即认可多少,使分公司必须按照客观的标准确定新的指标标准。这样既减少了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管理中的灰色地带。

    设置对冲指标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内部的管理,参见以下案例。

    案例

    某公司的客户中心电话系统中有一个模块,可以自动收集“客户等待时间”(即电话振铃后多长时间电话被接起)这个服务满意度来提升KPI。经过一段时间后,公司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客户等待时间”这个KPI完成得越来越出色,该部门和相应岗位因持续达到绩效提升目标而得到加分,但是客户投诉却多了起来。经过暗中调查,问题清楚了:为了达到绩效目标,电话一响,员工马上就接起,匆匆应付几句就挂掉电话,实际上没有解决完客户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公司调整了考评体系,在上一个指标之外,增加一个对冲性的履职指标——“再次致电频率”,即同一个电话打进来的次数。如果重复打进来(意味着没有解决客户的问题),则将被减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源头控制“大锅饭”

    在某些成熟的组织,特别是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存在难以克服的考评“大锅饭”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