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孔庆东谈文化 > 第十六章 《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3)

第十六章 《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3)

    第十六章 《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3)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射雕英雄传》第四十四回

    最后用中国传统评书的方法,用一首诗来结束:“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用一个很幽凉的这样一个意境结尾,余味袅袅。最后是“残月下寒沙”这样的意境,兵火还烧着呢,这边是晓风残月。

    我们看《射雕英雄传》的开头、结尾很多衔接的部分,都是运用了中国传统说书的技巧。传统说书的笔法,一方面整体结构,是我们从西方学来的宏伟的长篇小说结构,但是在很多衔接之处,它又继承了中国传统。从人物的结构上说,英雄退场了,个人退隐了,金庸小说的最后都是人走了——成吉思汗死了,郭靖、黄蓉走了,去哪儿?不知道。反正好像是生活圆满也好,爱情圆满也好、不圆满也好,最后的结尾经常是离开现场,然后留下一个现场给人思索。不是大家在这里痛饮庆功酒,而是留下一个“残月下寒沙”的意境给人思考。所以轰轰烈烈的一番厮杀之后,留下的依然是血腥的世界,苦难的世界。这样的结尾,它就使人们去思索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个人的功劳、业绩跟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从《射雕英雄传》的结尾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思想绝不是弘扬暴力,引人去打斗厮杀,而是将人们引向深入的思考:一个事件算不算伟大,一个工程算不算好工程,以什么为标准?小说所表现出的思想,是以“是否为民造福”为标准。小说主人公郭靖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思想,既有朴素的爱国主义,又有非常深沉的人道主义。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知道小说毕竟是语言艺术,一部小说仅仅思想好、故事好,它是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小说的,它还必须要做到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好。那么,小说《射雕英雄传》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又是怎样的呢?

    小说的奇特之处

    《射雕英雄传》的小说语言是庄谐杂处、雅俗共赏,严肃的地方非常严肃、宏大。你看刚才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多么庄严,多么堂堂正正,但是它同时有很多插科打诨、幽默的地方,叫庄谐杂处,同时又是雅俗共赏、非常典雅又非常通俗的。《射雕英雄传》我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读了。当然读不太深,大概故事是能够读下来,初中水平就可以读了,就是在情节这个层面上完全可以接受。那么文化水平越高的人,从中能够读出越深刻的东西。大学者、大作家都可以读,所以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推崇《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射雕英雄传》在各方面的成就,方方面面加起来足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