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六章 当代电影的人性开掘(13)

第六章 当代电影的人性开掘(13)

具有巨大难度的爱。在拍《断背山》时,导演也曾对媒体说,他不管这是存在于异性之间的还是同性间的爱,电影只是讲述一个关于“深爱”的故事。单单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说,导演将男性的理性逻辑弱化,却添了“十分”少女情怀。

    导演精心构划的诸多饱含深意的暗示隐喻,以及对于细节的拿捏展现,使电影呈现出一种质朴又细腻的情感温潮,观众在安静中见到了感情的真挚激烈。电影用主角恩尼斯和杰克的初次见面为开场,以正叙的方式行进,统观全篇却使人产生了追忆往事似水流年的倒叙感觉。初次见面,恩尼斯背靠在废弃汽车改装的办公室外抽着烟,当杰克开着一辆破旧的车驶来,他只是看了一眼便又低下了头,他那总是隐藏在牛仔帽下低垂的脑袋和闪躲的眼神,表现了他的内向和害羞,反映出恩尼斯敏感脆弱又克制隐忍的性格。杰克则显得阳光许多,他总是微微抬着头,把目光从黑色的牛仔帽下露出来,直接的看着恩尼斯。而后他对着车的倒后镜刮胡子,从那里看恩尼斯,可以看出杰克第一次见到恩尼斯就是由好感的。导演在两个男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上下了一番功夫,把他们放在天高地阔的山脉之中,世界就只有这两个人而已,而他们如此陌生但又注定彼此依靠,孤独感和归属感慢慢的升腾融合,有哪两个陌生同性的相遇是这样的,又有哪两个陌生异性的相遇不夹杂泛滥的**的?这组在美国怀俄明州乡下发生的初相遇的镜头,更像一幅意蕴深远的中国泼墨山水画。导演的细腻,足见功力。

    两人独自在山上放牧的一段时光,由那些微不足道而浪漫的小事组成,在那座室外桃花的断背山慢慢的催化了两人之间的感情。两人下山后的分别,看似洒脱地各自道别,开车的杰克,从倒后镜看到走路的恩尼斯及身后的断背山愈变愈小,而佯装镇定的恩尼在离开杰克的视线后,斯躲进路旁小巷,在背光中扶着墙失声痛哭,甚至对一个路过的好奇的男人咆哮咒骂,这里这个过路人代表了现实社会,恩尼斯因为害怕社会的歧视而压抑自己对杰克的感情,他认为是现实社会不能让他和杰克生活在一起。恩尼斯一直是痛苦的,压抑的,在两人的关系中,杰克看似更主动更积极,但恩尼斯的患得患失则更挣扎更纠结。影片的神来之笔是对两件衬衫的运用,20年前的断背山上,19岁的恩尼斯和杰克在草地上滚打,衬衫上留下血迹,当杰克死后恩尼斯看到这两件保存了20年血迹的衬衫跌穿在一起,他能感受到杰克对自己的爱是多么深刻,这时他们已经从男孩变成了男人,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年华消逝,这之间的情感经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最终恩尼斯将衬衫带走,并将两件衬衫的位置调换,使自己的衬衫包裹住杰克的衬衫,由你中有我转变为我中有你,把那种压抑的感情宣泄到极致。当恩尼斯为杰克的牛仔衬衫系上最后一粒纽扣,“系好了”他对着空气自语,爱人并没有随着时间和生命的逝去而消逝。这种从未改变的两情相悦,这种爱的绵延不绝,矢志不渝的向往,这种唯美浪漫的爱情是女性情感中所追寻渴望的,导演用他男性宽厚的肩膀扛起了女性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使《断背山》这部表面的同志电影超越了性别的局限,情感一气呵成,达成了爱情甚至可以超越物种的那种“纯爱”的力量。

    影片以恩尼斯送走出嫁的女儿,独自打开衣柜看到两件套在一起的衬衫为结尾,镜头再一次切换到在广阔的牧场和山脉中延伸的公路,那也是电影开头的第一个场景。只不过一个代表相遇,一个代表永别,而最令人痛心的是相遇和永别没有什么区别。也许骨子里尊崇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李安想在最后给恩尼斯一个解脱或者给恩尼斯和杰克的爱情一个解脱,也或者故事本就该如此结束了,已经不是导演所能支配的,也许我们该相信,关于“深爱”最美好的境界就是无能为力而不放弃。导演心地的纯真,女性般柔软绵延的感性梦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因为本身的男性身份,在李安的电影中的男性视角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样是因为他本身温和谦虚地态度,以及对女性的尊重,他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视角更为开阔更具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