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七章 当代电影的文学性批评(1)

第七章 当代电影的文学性批评(1)

    第七章 当代电影的文学性批评(1)

    新时期,我国电影文学发展非常蓬勃,进入90年代以来,或许是电视的不断冲击,电影文学却并不繁荣,一些稍微有轰动的电影,都是导演自编的娱乐电影(冯小刚)或第六代导演们自己编写的个***;而上世纪80、90年代擅场与从文学作品中改编电影的张艺谋也越来越远离开文学文本,请来写手直接编造《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虚构历史,2000年后则一心一意为“鸟巢”的盛世典礼而忙碌着。电影文学在90年代以来的衰微,与中国整个文学本身的衰微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世纪后,“新世纪电影文学”更应向前迈进甚至获得飞跃发展,然而令批评家气闷的是文学的走向越来越艰难,不少人发出了“当代电影文学已经死了”悲哀的结论性断言。批评家把当代电影文学发展尴尬与困境的责任归咎为现有体制与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却忘却了批评家自己的罪责。本文认为:,除时代本身带来的各种原因外,作家、批评家、读者观众共同自觉与不自觉的把当代电影文学推向了亦死亦活的两难境地。展望未来,世纪初文学包括电影文学的救赎之路遥远而艰难。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也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中国电影在内蕴深度与哲学思维的本质上开掘不够,过多地表现的浅层的政治叙事,缺乏深层的哲理意蕴,关键是导演的文化、文学及哲学内涵的肤浅,对表面名利与浮华的过分追求,因此,加强电影文学元素的学习和表现,也是导演自我文化提升的过程。

    如果电影抛却文学因素,只注重电影的技术技巧手段,那么外在再华丽唯美的电影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本论文从文学与电影的关系,电影对文学创作技巧的借鉴,电影深层与表层意义及导演自我道德、人文、丰富的文学情思与个人人格升华等方面予以论述,最终阐明了文学对一部成功电影的重要性。

    一    文学与电影

    什么是文学?文学是创作主体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体现着人类审美意识形态特点并实现了象、意体系建构的话语。① 简单地说,文学就是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的文学形象,而这些形象具有丰富的美感并表达了人类对真、善、美感情的追求。文学属于一种艺术精神范畴的意识形态,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外客和形式。文学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哲学等各种其它意识形态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文学就是文学,其它意识形态及艺术形态不能代替文学,文学具有独立性。文学的本质在与它独特的审美本质,一切艺术离开了审美则就不是艺术。文学具体的外延上包容着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及电视文学等。构成文学的四要素是客体世界、创作主体、创作文本及接受主体。

    什么是电影?电影是近百年的产物,是通过声光电的技术,利用蒙太奇的镜头手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