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六章 当代电影的人性开掘(11)

第六章 当代电影的人性开掘(11)

弟”狂吼着把雨伞的尖端狠狠地扎进了哥哥的大腿…… 应该说,这几个镜头虽然突兀甚至让人震惊,但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哥哥的憨厚大度、姐姐的倔强任性、弟弟的无知轻狂,通过这种真实得有些残忍的画面毫不掩饰地直击观众的心灵。人性的偏执和激进是与生俱来的,你可以在温情脉脉的文艺片中暂时忘记它们,但当顾长卫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裸地展示它们时,你无法不被触动。 诚然,你可以说,故事的发生有其客观存在的外部因素,比如贫困的家境,比如木讷的父亲和敏感的母亲,再比如闭塞落后的环境,等等等等。其实也许你是想说,如果这个故事算是一个悲剧的话,那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应该是人物所身处的时代。然而,我毫不怀疑,同样的故事在今天一样会原封不动地发生。那些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会在任何合适的时机里爆发,就像影片中姐姐在树林里的爆发和弟弟在滂沱大雨中的爆发一样。 或许,比较本片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孔雀一片对时代背景事实上的淡化。在这两部同样以70年代为时代背景的影片中,后者无疑被打上了更深的时代烙印,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整天无所事事的马小军们和处于社会转型期而置疑传统礼教的米兰们演绎的故事,代表了整整一代人懵懂的少年时光。与孔雀比起来,《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完整的风貌。

    新时期以来,无论第无代还是第六带导演,都继续诛求人性的光辉与灿烂,将关爱、同情、责任与人性的善良本性相交融,其电影作品崇高的人性艺术魅力感染了中外千万观众,代表作品有《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美丽的大脚》、《背起爸爸上学》、《暖春》、《图雅的婚事》等。《一个也不能少》荣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佳影片奖”;第6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是张艺谋导演的又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世人关注的问题。一名十四岁的农村少女(魏敏芝)到一个贫穷的小学代课,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电影思想内涵丰富、高瞻远瞩、立意深远,也隐含着人间真情,深深拨动着观众的心灵。因为〈〈一个也不能少〉〉,让一个无名的乡村女孩子魏敏芝实现了攻读导演专业的大学梦想并留学美国,因为这部片子,多少所希望小学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暖春》对乡村孤儿的关怀催人泪下,让城乡观众内心掀起阵阵同情的情感涟漪;《图雅的婚事》则将民族风情与吃一口井水都很艰难的生存环境结合起来,刻画了图雅的勤劳、善良、坚贞,宁可嫁不出去也要把残疾的丈夫带在身边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