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9);惟寂惟寞,守德之宅(10)。世异事变,人道不殊(11),彼我易时,未知何如(12)。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13),执蝘蜓而嘲龟龙(14),不亦病乎!子徒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鹊(15),悲夫!”  (1)炎炎:火盛貌。(2)隆隆:形容雷声震响。此二句意谓盛者必衰。(3)此意谓实而必虚。(4)高明之家:犹言富贵之家。(5)鬼瞰其室:言鬼神窥探其盛衰。以上八句阐发《易》盛衰倚伏之理。(6)攫挐(juēná)者:掌权握势者。(7)默默者:默默守道者。(8)知玄知默二句:言谦退静默,为守道者之最高标准。(9)爰清爰静二句:言淡泊无欲者,神游于物外。爰:乃也。游:邀游。神:指精神境界。廷:处所。(10)宅:谓根本。以上六句阐发者庄清静无为之理,(11)人道:为人处世之道。(12)彼我易时二句:言古今之人互换一下时间,不知他们如何处世呢。(13)鸱枭(chīxiāo):即鸱鸮,猫头鹰。(14)蝘蜓(yǎntíng):即蝎虎。(15)臾跗、扁鹊,皆古代良医。按:以上四段,作者对客嘲反驳,并申明处世之道。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1)?”  (1)客曰等句:意谓不明白玄理,难道就不能成名。靡:无也。范、蔡:范睢、蔡泽。范、蔡以下:指萧何、曹参等人。  扬子曰:“范睢,魏之亡命也,折胁拉髂(1),免于徽索(2),翕肩蹈背(3),扶服(匍匐)入橐,激卬(昂)万乘之主(4),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5),当也(6)。蔡泽,山东之匹夫也(7),顉颐折頞(8),涕涶流沫,西揖强秦之相(9),扼其咽(10),炕其气(11),附其背而夺其位(12),时也(13)。天下已定,金革已平(14),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15),掉三寸之舌(16),建不拔之策(17),举中国徙之长安(18),适也(19)。五帝垂典(20),三王传礼(21),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22),解甲投戈(23),遂作君臣之仪,得也(24)。《甫刑》靡敝(25),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26),宜也(27)。故有造萧何律于唐虞之世,则悖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缪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28),则狂矣。夫萧规曹随(29),留侯画策(30),陈平出奇(31),功若泰山,响若阺隤(32),唯其人之赡知(智)哉(33),亦会其时之可为也(34)。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35);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36),四皓采荣于南山(37),公孙创业于金马(38),票(骠)骑发迹于祁连(39),司马长卿窃訾(资)于卓氏(40),东方朔割炙于细君(41)。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42)。”  (1)胁:肋骨。髂((qià):腰骨。(2)徽索:绳索。系于狱中之意。(3)翕(xì):敛缩。翕肩:畏惧貌。蹈:踏也。(4)激昂:激怒。万乘之君:大国之君。此指秦昭王。(5)界:离间。泾阳:指秦昭王之弟泾阳君。抵:当作“扺”,排击。穰侯:魏冉。参考《史记·范睢列传》。(6)当(dàng):言适遇其机会。(7)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8)顉(qīn)颐(yí):下巴突出貌。頞(è):鼻梁。折安页:指塌鼻子。(9)强秦之相:指范睢。(10)咽:咽喉。(11)炕:《文选》作“亢”,绝也。(12)附:当作“拊”。拊,击也。(13)时:言适遇其时机。(14)金革:兵革。指战争。(15)娄敬:即刘敬。本书有其传。委:弃也。辂:绑在车辕上用以牵引的横木。挽:指拉车的绳索。(16)掉:鼓动。(17)不拔:不可动摇;稳妥的。(18)中国:指京都。(19)适:适遇其时。(20)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1)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22)叔孙通:本书有其传。枹(fú)鼓:指战争。(23)解甲投戈:谓停止战争。(24)得:言揣得君意。(25)《甫刑》:即《尚书·吕刑篇》。甫刑,泛指周代刑法。靡敝:败坏之意。(26)萧何造律:萧何曾造律令九章。(27)宜:言合于时宜。(28)金:金日碑。本书有其传。张:张安世。张汤之子。《张汤传》附其传。许:许广汉。史:指史恭及其子史高。许、史,皆外戚。(29)萧规曹随:言曹参继萧何为相,循规而不变。(30)留侯:张良。(31)陈平出奇:陈平六出奇计。(32)响:指声誉。阺(dǐ)隤:谓山崩。(33)赡智:犹足智多谋。(34)会:犹“遇”。可为:可以作为。(35)从:顺利。(36)蔺先生:《文选》作“蔺生”。指蔺相如。收功于章台:指完壁归赵事。章台:秦国宫殿名。 (37)四皓:指汉初的东园公、绮里奇、夏黄公、角里先生等隐士。采荣:双关语,原为采草木之英;意为沽名钓誉。南山:商山。(38)公孙:公孙弘。本书有其传。金马:金马门。(39)骠骑:骠骑将军霍去病。本书有其传。祁连:祁连山。(40)司马长卿:司马相如。本书有其传。卓氏:指卓文君之父卓王孙。(41)东方朔:本书有其传。炙(zhì):烤肉。细君:东方朔妻子之名。(42)此段作者说明自己默然著书之故。  雄以为赋者,将以风(讽)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竟于使人不能加也(1),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2)。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3),欲以风(讽),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4)。繇(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又颇似俳优淳于髠、优孟之徒(5),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辍不复为(6)。而大潭思浑天(7),参(三)摹而四分之(8),极于八十一。旁则三摹九据(9),极之七百二十九赞(10),亦自然之道也。故观《易》者,见其卦而名之;观《玄》者,数其画而定之。《玄》首四重者(11),非卦也,数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之纪,九九大运,与天终始。故《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12)。分为三卷,曰一二三,与《太初历》相应(13),亦有颛顼之历焉(14),揲之以三策(15):关之以休咎,絣之以象类(16),播之以人事(17),文之以五行,拟之以道德仁义礼知(智)。无主无名,要合《五经》,苟非其事,文不虚生。为其太曼(漫)漶而不可知(18),故有《首》、《冲、、《错》、《测》、《摛(樆)》、《莹》、《数》、《文》、《掜》、《图》、《告》十一篇(19),皆以解剥《玄》体,离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20)。《玄》文多,故不著;观之者难知,学之者难成。客有难《玄》大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其辞曰:  (1)闳侈巨衍二句:谓专为广大之言。(2)览者已过:言览者但浮华而无益于讽谏。(3)相如:司马相如。(4)缥缥:同“飘飘”。(5)淳于髠、优孟:皆滑稽人物。详见《史记·滑稽列传》。(6)辍:止也。(7)潭:深也。浑天:古代解释天体的一种学说。(8)三摹:玄首一二三(刘敞说)。四分:玄首四重(刘敞说)(9)据:犹“位”。(10)赞:犹“爻”。(11)首:犹“卦”。(12)二百四十二表:八十一首,每首有三表,以三乘之,故二百四十三表(沈钦韩说)。(13)《太初历》:武帝太初元年所修定之历法,以正月为岁首。(14)颛顼历:我国古代六历之一。制于周末,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15)揲之以三策:言二三而分之(苏林说)。揲(shé):持点数目。(16)絣(béng):并也。(17)播:布也。(18)漫漶(huàn):模糊不可辨别。(19)摛(chī):舒张。掜(nǐ):比拟;模拟。(20)《章句》尚不存:意谓《章句》不在此十一篇之内。杨树达曰:“阮孝绪《七录》称《太玄经》九卷,雄自作《章句》。《隋志》载雄《太玄经章句》九卷。传文意谓雄别有《章句》,不在此十一篇之内耳。”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1)。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妙旨),独驰骋于有亡(无)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2),历览者兹年矣(3),而殊不寤(悟)。亶(但)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4),殆不可乎(5)?”  (1)比:和也。(2)旁薄:广博。引申为普及。(3)兹:当为“滋”。滋年:言年久。(4)放:依也。(5)殆:近也。  扬子曰:“俞(1)。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途),盖难与览者同也。昔人有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2),地普而深,昔人之辞,乃玉乃金(3)。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独不见夫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4),必耸身于仓(苍)梧之渊;不阶浮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撠胶葛(5),腾九闳(6)。日月不经不千里,则不能烛**(7),耀八纮(8);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歊烝(9)。是以伏羲氏之作《易》也,緜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臧(藏)(10),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11),《雅》《颂》之声(12),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13)。盖胥靡为宰(14),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15),大道低回(16)。是以声之眇(妙)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棍(混)于世俗之目,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17)。今夫弦者,高张急徽(18),追趋逐眷(嗜)(19),则坐者不期而附矣;试为之施《咸池》(20),揄六茎(21),发《萧韶》(22),咏九成(23),则莫有和也。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24);獶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25)。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26);孔子作《春秋》,几(冀)君子之前睹也(27)。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28),此非其操与(欤)(29)!”  (1)俞:是(应答之词)。(2)丽:著也;日、月、星辰之所著。弥:广也;普遍。(3)昔人之辞二句:谓其辞如金玉之贞实可贵。(4)翠:青绿色。虬(qiú)、螭(chī):皆传说中的无角龙。绛:深红色。(5)撠(jǐ):接触;触及。胶葛:轻清上浮的云气。(6)九闳:九大之门。(7)烛:照也。**:谓天、地及四方。(8)八纮(hóng):八方之纲维。(9)浡滃(bówěng):云气涌起貌。歊(xiāo)烝:热气。(10)然后:宋祁曰:“然后”字下当有“能”字。(11)《典》《谟》之篇:指《尚书》篇章。(12)《雅》《颂》之声:指《诗经》韵味。(13)鸿:大也。烈:业也。缉熙:光明。(11)胥靡:空无所有。(15)叫叫:远声。(16)低回:纡回曲折。(17)衍:推衍。 (18)徽:琴徽。系弦之绳,后以为琴面识点之称。(19)追趋逐嗜:追逐嗜好。(20)《咸池》:古乐名。相传为黄帝之乐,尧增修之。揄:引也。(21)六茎:疑谓弦六根。(22)《箫韶》:相传舜之乐名。(23)九成:多次演奏。一成,谓演奏一次。《尚书·益稷》有“《箫韶》九成”句。(24)钟期:即钟子期。善知琴意。伯牙:精于琴艺。两人知交。子期死后,伯牙因无知音而终身不再鼓琴。(25)獶人:相传为善于涂抹墙壁者。他广领大袖仰面涂壁,而领袖不污。有小泥溅于其鼻,因令匠石挥厅而斫,知匠石善斫,故敢使之。(26)师旷:春秋时晋乐师。生而目盲,善辨声乐。晋平公铸钟,乐工以为已调;师旷以为未调,后来师涓果知如此。是知师旷俟后世之有知音者。(27)前睹:言以前世为鉴。(28)贵知我者希:《老子》有“知我者希,则我贵矣”之语。(29)操:操守;操行。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智)舛驰(1),大氐诋訾圣人(2),即为怪迂(3),析辩诡辞,以挠世事(4),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惑)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5),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敌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6)。《法言》文多不著,独著其目(7):  (1)舛:相背。(2)大氐:大致;大概。诋訾:底毁。圣人:指周公、孔子。(3)即:犹“或”。(4)挠:扰乱。(5)太史公:指司马迁。(6)《法言》:今存。通行本有二,一为晋李轨注,十三卷;一为宋司马光注,十卷。(7)其目:指扬雄《法言》的《序目》。  天降生民,倥侗颛(专)蒙(1),恣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2)。撰《学行》第一。  (1)倥侗(kōngtǒng):蒙昧无知。(2)训:告也。  降周迄孔(1),成于王道,终后诞章乖离(2),诸子图微(3)。撰《吾子》第二。  (1)周:周公旦。孔:孔子。(2)终:“然”之误。钱大昭曰:“终”,南监本、闽本作“然”。王先谦曰:官本作“然”。诞:大也。章:法也。(3)微:“徽”之误。宋祁曰:《法言》“微”作“徽”。吴秘注云:图,谋也;徽,美也。辩其异端,而谋其徽美。施之勉曰:“‘诸子图徽’,谓诸子各图画徽帜,自张一军,以与周孔之道为敌也。”  事有本真,陈施于亿(1),动不克咸(2),本诸身(3)。撰《修身》第三。  (1)陈施于亿:布陈于亿万事。(2)动不克咸:不能皆善(李奇说)。(3)身:自身。  芒芒(茫茫)天道(1),在昔圣考(2),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3)。撰《问道》第四。  (1)茫茫:渺茫;模糊不清。天道:谓天与道。篇中有“问天”、“问道”二段语(苏舆说)。(2)在昔圣考:谓古圣可以考见(苏舆说)。(3)不可奸罔:谓不可作奸诬于圣道。罔,诬也。  神心忽怳(恍)(1),经纬万方,事系诸道德仁谊(义)礼。撰《问神》第五。  (1)忽恍:犹言恍忽。不分明貌。  明哲煌煌(1),旁烛亡(无)疆(2),逊于不虞(3),以保天命。撰《问明》第六。  (1)煌煌:盛貌。(2)烛:照也。无疆:犹无极。(3)逊于不虞:言避彼不虞。苏舆曰:“《说文》:逊,遁也。遁。亦避也。避彼不虞,以保天命、所谓明哲保身也。”  假(遐)言周于天地(1),赞于神明,幽弘横广,绝于迩言(2)。撰《寡见》第七。  (1)遐:远也。(2)迩:近也。此“迩”对上文之“遐”。迩言:近世人之言。  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于群伦,经诸范(1)。撰《五百》第八(2)。  (1)经:常也。范:法也。(2)五百:古有五百岁圣人一出之说。  立政鼓众(1),动化天下,莫上(尚)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情(2)。撰《先知》第九。  (1)鼓:鼓动。(2)哲:知也。  仲尼以来(1),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2),一概诸圣(3)。撰《重黎》第十。  (1)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2)参差不齐:言志业不同。(3)一概诸圣:谓折中于诸圣。  仲尼之后,迄于汉道,德行颜、闵(1),股肱萧、曹(2),爰及名将尊卑之条,称述品藻(3)。撰《渊骞》第十一(4)。  (1)颜、闵:颜回、闵子骞,皆孔子弟子。(2)萧、曹:萧何、曹参,皆汉初功臣。(3)品藻:鉴定等级。(4)此段二十八字,后人妄撰窜入。宋祁曰:“李轨注《法言》本无此序,云与《重黎》共序。”扬树达引汪荣宝云:盖《重黎》《渊骞》皆论春秋以后国君将相卿士名臣之事,本为一篇。以文字繁多,故中折为二,于是《渊骞》虽亦为一篇,然非别有作意,故不为之序。《汉书》此文,乃浅人见此篇有目无序,疑为缺失,遂妄撰此二十八字窜入,不按文语俗近如子厚(按:指柳宗元)所云,又且意义与《重黎序》复重,了无所取,固非子云旧文,亦并不得以为班固所作也。  君子纯终领闻(1),蠢迪检押(2),旁开圣则。撰《君子》第十二。  (1)君子纯终领闻:言君子之道善于终而不失令名。纯:善也。领:令也。闻:名也。(2)蠢迪检押:言动由法度。蠢,动也。迪,由也。检柙,也作“检押”。法度,规矩。  孝莫大于宁亲(1),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之欢心(2)。撰《孝至》第十三(3)。  (1)宁:安也。(2)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处。(3)以上为《法言·序目》。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1)。初,雄年四十余(2),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3),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4),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5),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力乃如是(6)。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7);箴莫善于《虞箴》(8),作《州箴》(9);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声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忽)之(10);唯刘歆及范逡敬焉(11),而桓谭以为绝伦(12)。  (1)雄之《自序》:《法言·序目》即扬雄《自序》原文。(2)四十余:此误。扬雄生于甘露元年(前53),卒于天凤五年(公元18)。下文云王音荐雄,而王音死于永始二年(前15)正月,则知扬雄始游京师尚不足四十岁(参考钱大昕说)。(3)王音:王莽的诸父。其事见《元后传》。(4)(王音)荐雄待诏:时在永始元年(前16年)。(5)雄:宋祁曰:“雄”字上当有“唯”字。(6)恬:安也。(7)《训纂》:见《艺文志》著录。(8)《虞箴》:据说周武王的大史辛甲命百官各为箴辞,虞人因以田猎为箴,后称《虞箴》。见《左传》襄公四年。(9)《州箴》:九州之箴。 (10)忽:忽视;轻视。(11)范逡:扶风人。见《后汉书·杜林传》。(12)桓谭:汉代著名思想家,著有《新论》。绝伦:无与伦比。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即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1)。时雄校书天禄阁上(2),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3),何故在此(4)?”间请问其故(5),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6),雄不知情(7)。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8)。”  (1)不请:不须奏请。(2)天禄阁:在未央宫大殿北。陈直曰:天禄阁遗址在今西安未央乡刘家寨未央宫大殿遗址直北一华里,曾出“天禄阁”瓦当(怀宁柯氏所藏拓本)。又出天鹿画瓦,知天禄即天鹿之假借。(3)与:参与。(4)何故在此:言何故与献符命事有牵连。(5)间:秘密,(6)奇字:古文之异者(师古说)。(7)情:指献符命事的内情。(8)“惟寂寞”等句:师古曰:“以雄《解嘲》之言讥之也。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于阁;爱清爰静,作符[作]命。’妄增之。”沈钦韩曰:此指《剧秦美新》之文,班不为之讳,而注不能举。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1),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瓶也(2)。”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3),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1)巨鹿:郡名。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侯芭:姓侯,名葩(芭为省文),字铺子(铺为敷字转音)。《论衡·案书篇》有“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而宣之”语。(2)覆:盖也。酱瓿(bù):民间盛酱的陶器(圆口,深腹,圈足)。(3)天凤五年卒:《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扬雄家牒云:“子云以甘露元年生,天凤五年卒,葬安陵阪上。”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尝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1)。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2),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3),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智),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4)。”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盖诛绝之罪也。自雄之没至今四十余年(5),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  (1)顾:犹“但”。(2)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指《道德经》。(3)诡:违也。圣人:谓周公、孔子。(4)度:过也。(5)今:指东汉明帝永平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