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智囊 > 隐而不显

隐而不显

    【原文】

    似石而玉,以錞①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②有言,事可以隐。集“谬数”。【注释】

    ①錞:矛戟下端的平底。

    ②仲父: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译文】

    看上去像是石头实际上却是宝玉,用戈戟的柄套也能作为兵刃;舍弃明显可见的用途,运用它幽微隐秘的妙处,这是管仲为人处世的谋略。集此为“谬数”卷。周武王

    【原文】

    武王立重泉①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举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谷二十倍。

    〔评〕假设戍名,欲人惮役而竟收粟,倘亦权宜之术,而或谓圣王不应为术以愚民,固矣!至若《韩非子》谓,汤放桀欲自立,而恐人议其贪也,让于务光②,又虞其受,使人谓光曰:“汤弑其君,而欲以恶名予子。”光因自投于河;文王资费仲周武王③而游于纣之旁,令之间④纣以乱其心,此则孟氏所谓“好事者为之”。非其例也。【注释】

    ①重泉:地名。

    ②务光:当时的隐士。

    ③资费仲:送资财给费仲。费仲是商纣王之佞臣。

    ④间:离间。【译文】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戍守,同时又发布命令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为一鼓)者,可以免于征调。”百姓为求免役,纷纷捐出家中所有积谷,一时国库的米粮暴增二十倍。

    〔评译〕武王借征调百姓戍守远地为名,利用百姓恐惧离乡的心理,征收谷粟充实国库,假若这只是一时权宜的做法,而有人却为此批评圣贤的君王不应用权术来欺骗百姓,确实是这样。《韩非子》曾记载,商汤讨伐桀后想自立为帝,又怕世人讥评他是因称王的贪念才讨伐桀的,于是故意推举务光为王,但又怕务光真的接受,就派人对务光说:“汤弑杀他的君主,却想将弑君的罪名嫁祸给你。”务光听了,就吓得投河自尽;另外,文王也曾用重金贿赂费仲,要他日夜在纣王身边进谗言,迷惑纣王心智。我认为这是孟子所谓喜欢捏造假言生事的人。并不是真实的事例。范仲淹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仓廒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评〕《周礼》荒政十二①,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但他人不能举行,而文正行之耳。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船。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为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不通时务者类如此。【注释】

    ①《周礼》荒政十二:《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散利,二薄征,三缓刑,四弛力,五舍禁,六去几,七省礼,八杀哀,九蕃乐,十多婚,十一索鬼神,十二除盗贼。”即《周礼》中记载的十二条应对荒年的政策。【译文】

    宋朝皇祐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评译〕《周礼》记载,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尽量提供百姓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财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费的金钱生活的,不知道有几十人。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愚昧,不识时务,大都如此。王导

    【原文】

    王导王丞相善于国事。初渡江,帑藏空竭,唯有练①数千端。丞相与朝贤共制练布单衣。一时士人翕然竞服,练遂踊贵②。乃令主者卖之,每端至一金。

    〔评〕此事正与“恶紫”对照。谢安之乡人有罢官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唯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一中者捉之。士庶竞市,价遂数倍。此即王丞相之故智。【注释】

    ①练:白绢。

    ②踊贵:价格跳动上涨。【译文】

    东晋时的丞相王导善于掌理国政。初渡江时,由于国库空虚,府库只存有数千匹丝绢。王导于是与朝中大臣商议,每人制作一套丝绢单衣,一时之间,官员及读书人纷纷仿效,于是丝价暴涨。王导接着下令管理府库的官员出售丝匹,每匹售价竟高达一两黄金。

    〔评译〕这件事情可以和齐桓公讨厌紫衣相对照。另外,东晋时,宰相谢安的一个同乡辞官回乡,临行前向谢安辞行。谢安问他回乡的路费可曾筹妥,同乡回答道:“手上没有现金,只有五万把蒲葵扇。”于是谢安随手拿了其中一把扇子。没几天,士人百姓争相购买蒲葵扇,于是扇价高涨。这也是仿王丞相的做法。晏婴

    【原文】

    晏婴齐人甚好毂击①,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注释】

    ①毂击:用车毂相撞击。毂,车轮中间车轴穿入处的圆木,安装在车轮两侧的轴上。【译文】

    齐人喜欢在驾车时用车毂相互撞击并以此为乐。官府虽多次禁止,但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效,宰相晏婴为此感到十分烦恼。一天,晏婴乘坐一辆新车出门,故意与其他车辆相撞,事后说:“与人撞车是不吉祥的凶兆,难道是我祭拜神明时心意不够诚敬、平日居家待人不够谦和的缘故吗?”于是弃车离去,从此国人皆不再以撞车为乐。东方朔

    【原文】

    东方朔武帝好方士①,使求神仙不死之药。东方朔乃进曰:“陛下所使取者,皆天下之药,不能使人不死;唯天上药,能使人不死。”上曰:“天何可上?”朔对曰:“臣能上天。”上知其谩诧,欲极其语②,即使朔上天取药。朔既辞去,出殿门,复还曰:“今臣上天似谩诧者,愿得一人为信。”上即遣方士与俱,期三十日而返。朔既行,日过诸侯传饮,期且尽,无上天意,方士屡趋之,朔曰:“神鬼之事难豫言,当有神来迎我。”于是方士昼寝,良久,朔觉之曰:“呼君极久不应,我今者属从天上来。”方士大惊,具以闻,上以为面欺,诏下朔狱,朔啼曰:“朔顷几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对曰:“天帝问臣:‘下方人何衣?’臣朔曰:‘衣虫。’‘虫何若?’臣朔曰:‘虫喙髯髯类马,色邠邠类虎。’天公大怒,以臣为谩言,使使下问,还报曰:‘有之,厥名蚕。’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苛以臣为诈,愿使人上天问之。’”上大笑曰:“善。齐人③多诈,欲以喻我止方士也。”由是罢诸方士不用。【注释】

    ①方士:炼丹药,言神仙,造不死之方的术士。

    ②极其语:使他的话说到极致,指让东方朔语尽词穷。

    ③齐人:东方朔是平原郡人,古属齐地。【译文】

    汉武帝喜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方士非常礼遇,常派遣方士到各地访求长生不老药。东方朔于是上奏道:“陛下派人访求仙药,其实都是人间之药,不能使人长生不死,只有天上的药才能使人不死。”武帝说:“谁能上天为寡人取药呢?”东方朔说:“我。”武帝一听,知道东方朔又在胡说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