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21)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21)

“专门”课程;二为由学校发给成绩证书,转学他校;三为外出就业,“一听其便”。

    专门科分系,是在普通科学习之后,计划于1927年开始设立。学校所设的“专门”课程,目的在训练学生未来职业或学术专精的能力,以免重蹈“自由选科制泛滥无归之故辙”。持有专门科毕业文凭的人,才可参加清华留美公费考试。

    但是,学生在入学普通科后,认为所学“不文不理”,无以致用,学习年限又长,与国内一般大学也不相衔接,不少人纷纷退学。于是校方在1926年取消普通科,把大学部改成四年制的正规大学;将原来普通科学习的内容改为“普通训练”,时间压缩至一年。

    早在1920年代初,清华教授汪鸾翔曾经发表过《我对于国文改良的意见》 的长文讨论国文教育问题,但是该文没有引起当时的学校当局重视。曹云祥掌校后,清华的国文教育才逐步得到重视。

    1922年9月26日下午4时,曹云祥在工字厅举行“师生茶会”,面约中等科的全体学生。会上,曹云祥对中英文的问题多所谈及,他认为,学生英文用力过多,功课过忙,中文用力少,未能彻底改良,有违初愿。他希望学生学习要中英文并重。

    对于清华的国文教学,《清华周刊》集中争辩过,王造时在《劈头一个问题——提高清华国文程度》一文中,首先揭露清华的学生对中文系教员诸多不恭敬之处,同时,批评校方对待中文教员招待之恶“更是说来伤心,道来痛哭”。他痛心疾首于这样的恶性循环:学生方面轻视国文教员——轻视国文功课——不读国文书籍——不通祖国文字——与祖国断绝联系——成为外国人;教员方面被轻视——灰心教授——潦草教授——贻误青年——伤及社会。“我们若是不回国做事还可说,我们若是不用中国的钱还有理;既是要回国做事,又要用中国的钱,那么老老实实,对于中文总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