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10)

绪论(10)

    绪论(10)

    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这年共招收大学普通科一年级学生(称新制生)132人,报到者有93人,这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的第一级学生。清华学校大学部“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才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为办学方针。1926年起规定学制4年,大学部改成四年一贯制正规大学。1926年大学部共设17个系,其中已开出课程的有11个系: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农业学系和工程学系。暂未开出课程的有6个系:哲学系、社会学系、东方语言学系、数学系、体育学系和音乐系。至此,清华改办大学的初步框架形成。

    清华大学名称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不知道在什么文件里会发现。颜惠庆提到1915年3月9日,华盛顿寄来成立清华大学的方案。 当然,那时候根本没有实施清华大学的建校具体方案。我发现的材料,是清华大学自己的文件,包括杂志上公开发表的。1923年1月29日,《清华周刊》记者采访胡适先生,胡适提出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思路是对的。因为留学制度是不经济的。曹云祥的“十八年计划”也于1923年2月以前提交外交部请求批准。

    清华大学名称的出现,据笔者所见是1923年形成的《清华大学总纲》,里面提到:“清华大学教育应特别奖励创造学力、个人研究、及应付中国实际状况及需要之能力。”而后1924年10月21日至22日,经过筹备大学委员会通过的《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报告草案: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正式提出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的问题,对研究院教员、职员等级及资格、招收新生等问题都涉及到了。

    1924年秋季开学之后,曹云祥就指派了两种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种曰联席会议,第二种曰分组会议。分组会议分四组:课程及计划组,教职员待遇组,招考新生组,派美游学官费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一次二三个小时。联席会议于1924年12月16日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以后每逢星期二开会,到1925年2月中旬,增加到每星期两次(星期二、星期五),到3月6日结束,总共开会12次。讨论内容为课程与计划、招考新生、教职员待遇、研究院和大学课程,派美游学官费问题未及讨论。 稍后,清华教授陈懋德在《未来清华大学之新精神》中,提到社会渴望之清华大学究竟采用何种制度的问题。 张锐发文《清华大学与男**校》 和《现在在校学生对于清华大学应负之责任》 ,讨论招生制度与在校生责任感的问题。

    3月13日,《清华周刊》第339期集中发表多篇讨论清华学校改大学的文章,其中蔡竞平发表了《筹备大学略史》和《毕业同学应积极参与大学计划》两文,后文指出清华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