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9)

绪论(9)

    绪论(9)

    曹云祥在到清华学校以前,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个官僚,不懂教育,而是已经有了7年从事教育的经验:既有在母校上海圣约翰大学3年高等教育的经验,也有在苏州和宁波中学教育的经验。他出任清华校长,意识到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中国未来的领袖。在1925年9月11日的秋季开学典礼上,曹云祥对自己的办学思想作了论述。这段开学词,应该就是他在清华学校的执政纲领。

    他说:“14年前中美所议定办法,设立清华学校,仅预备学生留美。惟因时局变迁,中国教育界眼光,亦随之而转……自今而后,派送留美学生,逐渐减少,新大学学生,陆续增加。”他特别坚持要“巩固新大学之根本”,认为“现在中国所谓新教育,大都抄袭欧美各国之教育,欲谋自动,必须本中国文化之精神,悉心研究。所以本校同时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国高深之经史哲学”。 这就是清华大学本科和国学研究院创办的指导思想。

    史轩先生的《一波三折的改办大学之路》指出:清华学校早期校长周诒春,曾经从三个方面谈清华改办大学的必要性:“可增高游学程度,缩短留学年期以节学费也”;“可展长国内就学年限,缩短国外求学之期,庶于本国情形不致隔阂也”;“可谋善后以图久远也”。周诒春自1913年起任清华学校校长,到1918年,清华已度过5年的创建时期,进入“发展时期”。周诒春认为,清华有良好的基础,为图久远之计,将清华“逐年扩充至大学程度”,是学校今后发展的“当务之急”。否则,到1940年庚款还清之后,清华经费将难以为继,因此不如未雨绸缪,渐求扩充,早定基础。到1924年曹云祥掌校,不无忧虑地说:“迩来中国学潮变迁,提高程度,各处中学专门学校,纷纷改为大学,于是清华不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