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9)

绪论(9)

学,则落于人后,不得并驾齐驱。”同时,清华相对其他学校经费较为稳定,设备优越,改办大学条件更为成熟。他指出:“其他各校,虽受经济束缚,尚且改办大学,清华经费较为稳固,更当有此一举。” 在此种思想指导之下,曹云祥提出“十八年计划”(1923—1940),筹划逐步改办大学的具体方案。校方组织了“课程委员会”,策划改办大学的一切具体步骤与措施。课程委员会先后三次提出改办大学方案,最后由教职工会议通过,决定自1924年起为大学筹备期。从这一年秋天起,开始逐年停招留美预备生(旧制学生)。至此,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计划,由酝酿阶段正式进入实施时期。

    史轩先生的文章说:

    1923年11月初,清华教职员会通过《清华大学总纲》,明确了“清华希望成为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的目标,强调“教育应特别奖励创造学习、个人研究及应付中国实际状况及需要之能力。”由此,清华大学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校任务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尤其要造就各方面的杰出领军的人才(即领袖人才)。

    1924年2月,清华学校聘请胡适、范源濂、张伯苓、张景文、丁文江等人为大学筹备顾问。是年10月,清华学校“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并讨论通过《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纲要》确定了清华大学的组织单位、筹备工作次序等计划。翌年4月,外交部批复同意。学校随即按照《纲要》成立了“临时校务委员会”,由曹云祥、张彭春等10人为委员。临时校务委员会负责将清华学校改组为大学部、留美预备部和研究院三部分,并决定到1929年旧制生全部毕业后,留美预备部停办。1925年秋,清华校务会议决定张彭春任大学部主任并兼任留美预备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