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知己评传 > 三、《史通》的整体构思

三、《史通》的整体构思

叙事》论叙事之体简而能要;《品藻》论史家品藻人物之法;《直书》、《曲笔》论史家写史态度;《鉴识》论史识;《探赜》论史必辨流通义,明其指归;《模拟》论继承遗产之法;《书事》论选事之标准;《人物》论择人;《核才》论史才;《序传》论序传;《烦省》补论选事之标准;《杂述》补述杂史之源流得失;《辨职》论史馆修史之弊;《自叙》谈著书经过和本意。由此可知,内篇专门讨论历史编纂学。

    外篇中,《史官建置》、《古今正史》叙述史籍源流;《疑古》、《惑经》是对儒家经典的探讨和批评;《申左》探讨《左传》;《杂说》三篇是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之史书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汉书五行志错误》纠正班志在体例及编纂方法上的错误;《汉书五行志杂驳》是对五行志错误的具体驳斥;《暗惑》论文史异辙,斥文艺入史之非;《忤时》录作者与萧至忠书,论史馆修史弊端。可见,外篇内容着重在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

    较之内篇,有些题目不甚规范,颇有杂乱之感,可能采自刘氏的读书札记。

    这四十九篇文字,内容颇为丰富,如果以类相从加以归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关于史学发展史的论述。其著名篇目如《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杂述》、《六家》、《二体》等。这些篇目对我国古代史书著作情况和史官建置沿革等,以历史的眼光一一溯其源流,析其体例,区分类别,贯通古今,是《史通》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二是关于历史编纂学的论述。这一类在全书中占最多的 篇幅,而尤以论纪传史编纂的居多。其间,有评论纪传史各种体例和编纂的,有论述写史态度的,有评论叙述方法和写作技巧的,等等。

    三是关于历史文献学的论述。这一类包括史料的搜集、鉴别和取舍,如《采撰》、《载文》、《补注》等,也包括对某些具体历史文献的评述,如《辨职》、《疑古》、《惑经》、《申左》、《杂说》等。

    四是关于著书宗旨和历史评论的论述。其间有自述其写《史通》宗旨的《自叙》、《忤时》和阐述评论史家作品标准的《核才》、《鉴识》、《探赜》、《模拟》、《烦省》等。从《史通》一书的内容似可归纳这样几点认识:其一,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刘知几在《史通》中,几乎论述了历史学的全部问题,有史学发展史的,历史编纂学的,历史文献学的,也有史学评论的。其间包括了刘知几对修史宗旨、目的的论述,对历史观的论述,对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史家修养、史书体例的论述,对史学源流的论述,以及他对史学评论的论述。所以我们说,《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发展史,第一部史学通论,第一部历史编纂学,第一部史学评论,第一部史学理论。

    这样估价并不过分。其二,从编纂体裁入手,着重论述史法。《史通》固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也有重点,也有侧重。这个重点就是讨论史书编纂体例。从本色上说,《史通》是部历史编纂学和历史方法论的著作。刘知几的许多论点都是在讨论史书如何编写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比如他提出的史才三长论,讲了如何选择、组织史料的能力和记事技巧的史才,讲了历史著述取材问题的史学,亦讲了史家评史的态度和观点的 史识,这是史家修养的问题,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些观点便是他在讨论史书如何编写过程中提出的。

    《史通》讨论历史编纂问题,全面而且系统,从编写宗旨、编写态度,选材标准,到写作的具体体例要求,以及如何叙事如何用语,该涉及的都涉及到了。说它是部历史编纂学,名副其实,有编纂理论,也有编纂方法。

    这便又回到《史通》写作动机上来了:"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这是《史通》的基本内容。"辨其指归",是明确修史目的;"殚其体统",是严格检验史书的体例。由此我们可以体察出《史通》一书的整体构思,以史家通识和治史宗旨为出发点,对以往史书编纂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总结。"辨"、"殚"之义着重于对"史篇"的批评,故《史通》的基本特色是史学的批判,即是一部史学批评之作。而批评的正误程度如何,是对刘知几"通识"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