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知己评传 > 下篇 刘知几的思想 第一章 学术思想渊源 一、学术渊源概观

下篇 刘知几的思想 第一章 学术思想渊源 一、学术渊源概观

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遂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其沿革变迁、盛衰消长,同整个封建社会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汉代经学家们保存和整理的儒家著作也成为后世重要的思想资料。

    从上述这一大的思想背景看,探讨刘知几学术思想之渊源,首先需要弄清他的学术思想与儒家经学的关系。

    众所周知,经学并非铁板一块,在其内部,派别繁杂,正是派别之争成为推动经学发展变化的原因之一。两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表面看只是书籍抄本的不同,实质上是对经义理解有重大分歧。今文学家视《六经》为孔子"托古改制"之作;古文学家则不然,以为《六经》是孔子整理保存下来的古代史料。对《六经》看法不同,对孔子的认识也不同。今文学家认为孔子是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甚至是受命的"素王",孔子把《六经》作为发挥自己思想的躯壳。古文学家则认为孔子是教育家、史学家,是儒家的先师,孔子的精神就在《六经》本身。今文学家重在阐发《六经》的微言大义,重视《春秋公羊传》,古文学家重在考察史实,重视《周礼》和《左传》。今文经学同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结合,表现出浓厚的神学色彩,古文经学专讲古代典章制度,表现出比较朴实的学风。今文经学在西汉取得统治地位,而古文经学在西汉末年崛起,形成经学内部对立的两大派。

    从西汉末到东汉末今古文经学经过了多次重大较量,其争论内容始终以② 《刘知几年谱》第22 页。

    ③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 年出版。

    ④ 《刘知几的实录史学》第21 页。

    ① 《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第265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79 年4 月第1 版。

    《左传》为中心,争论《左传》与《公羊传》的优劣问题。今文学派因处官学地位,多方压制古文学派,古文学派为取得立于学官,便同今文学派展开斗争。从发展趋势看,古文学派势力日趋壮大,东汉一代涌现了诸如郑众、杜林、桓谭、贾逢、马融等古文大家。至郑玄出,古、今兼采,遂使今、古文经学趋于融合。魏晋时代,今文学式微,古文学反日趋发展,后来六朝的南、北学,隋、唐的义疏派,其基本立场却同古文学相距不远。

    在这一经学发展的路径上,刘知几表示赞同的大抵上是古文学派的立场。他对孔子的态度,对《六经》的态度,对两汉以来经学家的态度,部表明他倾向古文经的立场。

    傅振伦先生在《刘知几年谱》中指出:"知几深于史学,其学说近古文学派。"他从史料中归纳出知几为古文学家的四条证据:第一是知几"以经为古代史料,尊孔子为史学家"。第二是知几"申左氏而斥公、谷,于公羊尤甚"。第三是在开元年间关于《孝经注》之辩中,知几主古文,第四是据《旧唐书·王元感传》载,元感表上其所撰《尚书纠缪》、《春秋振滞》及所注《孝经》、《史记》草稿,知几每为元感申理其义,接连上表推荐。这些看法都是对的。

    知几以经为古代史料,尊孔子为史学家,这是表明他的学说近古文学派的最关键的一条。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全面而较为科学的评价孔子及其学说的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写了《孔子世家》及《仲尼弟子列传》,又在《太史公自序》中高度评价了《春秋》的历史价值。《报任安书》中所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即步孔子后尘,写出第二部《春秋》。要而言之,司马迁高度评价孔子对学术文化的贡献,他是以历史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孔子的。在他的笔下,孔子是位伟大的学者,而不是神。这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态度并不一致。

    两汉之际,谶纬迷信思潮泛滥,它是今文经学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站出来批评谶纬迷信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扬雄、桓谭和王充。从刘向、刘歆父子到扬雄、桓谭,可以看出一种受过古文经学的熏陶而反对谶纬思想的新思潮的演进和发展的轨迹。而王充对经学、俄纬等虚妄之言的批评,写下了两汉思想史上辉煌的篇章。

    从宏观的角度去考察,刘知几的学术思想渊源可以这样概括:他继承了孔子、司马迁以来的优良的史学传统,继承了扬雄、桓谭、王充以来批判哲学的战斗风格,也继承了前人著作,尤其是王充《论衡》和刘勰《文心雕龙》的撰述形式,在史学领域里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批判性的理论总结,写出了战斗性的史学批评专著《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