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因评传 > 三、无神论与命定论

三、无神论与命定论

已榆桑。

    西北云一丝,翠晕扬清芳。

    嫩云生碧薛,得句声琅琅。

    俄见云有鱼,其大丈许长。

    火绳纷绕之,昂然欲飞扬。

    呼友与共观,此境已茫茫。

    《灵枢》梦为病,《周官》梦为祥。

    寤言礼诸闼,庸俟智者详。这种迷离悦恍的情景,可以同今人宣称看到飞碟的情况相媲美。这些情景,究竟是刘因亲眼所见又故意闪烁其词,还是梦中的幻觉,疑信参半,我们似不必深究,从中至少可以表明刘因对自然现象的关切。刘因还在诗题下注明了时间:"丁丑五月二十八日"。丁丑即至元十四年(1277)。看来刘因的态度还是颇为郑重其事的。如果把这首诗看作是记实之作,那么,可以说它是七百多年前的一次"不明飞行物"的观察记录。当今世界上有不少人执著地从事UFO 研究,相信在地球之外一定有高级智能生命存在,并坚信人类终将揭开飞碟之谜。刘因此诗,当会使他们发生兴趣吧。

    ① 《告峨山龙湫文》,《静修先生集》卷五,页八六~八七。

    ① 五古《晨起书事》,《静修先生集》卷六,页一○一。

    (二)命定论因素

    刘因常常论及"命"的问题。中国哲人关于"命"的讨论由来已久。孔子疑天但信命;墨子崇天但非命。《庄子》总括出"莫为"、"或使"两种观点,以为"或使则实(拘泥),莫为则虚(虚无)"①。此虽主要是讲天地万物变化的原因,但也可以引申指人的福贵贫贱。生死寿夭等问题。盂子说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②,可属于"莫为"论;而其徒万章提问中说的"天与之,谆谆然命之"③,则属于"或使"论。至于"命",有的讲成天定,有的讲成节遇,有的讲成气禀,还有正命、非正命、随命、遭命等说法。限于历史条件,古人对于命的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做出科学的回答。刘因也是如此。他常常表现得比较矛盾,有时持自然论,有时又讲前定论;有时持偶然论,有时又讲必然论。他有诗道:二气日交感,变态何纷坛。清浊与厚薄,赋与定难钧。

    世运如四时,类聚仍群分。

    升降与夺间,今古亦难伦。

    天道自悠远,百年寓此身。

    未来不可见,既往有未闻。

    愚旨或贵寿,贤者或贱屯。

    龙亢岂无悔,蠖屈岂不伸?

    君自不知此,何云诘羲文!这是以气禀说为根据,用偶然论来解释人事,认为贤愚与贵贱寿夭没有必然联系,近于王充的观点。可是,就在这同一篇诗中,也掺入了一些因果报应论的意思,该诗之第二首说:邈哉开辟初,造化惟阴阳。

    错然入形化,一受不可忘。

    稻梁固为爱,豺狼非故殃。

    物理本对待,生气常相将。

    孔圣岂无后,暴秦不可长。

    鬼神祸福机,昭昭亦可量。

    桃啮李树死,城焚池鱼伤。

    外来非我取,生意自洋洋。

    君何不思此,徒欲问穹苍?②这里用"阴阳"、"对待"来解释遭遇,按其逻辑,应该说,有善必有恶,有福必有祸,一切都是"阴阳对待不相无"的,不可求也不可逃。这近于必然论。但是,必然论与偶然论从来就是孪生姐妹,换一个角度就常向对方转化。刘因也是如此,"桃啮李死"二句正是说的这个意思。而孔圣暴秦四句则是退一步说: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固然都是必然的,其何时出现又有一定偶然性,但毕竟善常有善报,恶终有恶报。这样,他最终承认了福善祸淫,因果报应。刘因的这种混乱想法,反映了古人面对人生问题而无法科学解释所产生的困惑。

    刘因的因果报应思想,在一些酬应之作中表现得更明显。他在为一位友① 《庄子·则阳》。

    ② 《盂子·万章》上。

    ③ 《孟子·万章》上。

    ① 五古《答乐天问》三首之一,《静修先生集》卷六,页一○六。

    人送行的文章中说:"凡事有智数之所不能测者,必有一定之天存乎其间。"认为这位曾患人以为无望的重病的友人竟然康复并得官,是由于其先人的隐德而获得的好报。①。

    在另一篇为人写的碑铭中,先说:"其名位赫著,子孙蕾衍,则宜必有发之者。"叙述墓主事迹后,又发感慨道:"呜呼!当大变故,夫人之与气运而升降者,以人视之,非必尽有所以致之者;而其予夺之间,又未必尽得其平也,疑若一出于偶然而已。抑不知人之所见者,以一世为终始,固不能如天之所见者之久且远也。予固知孙氏之有以发之者也。"①这里,将他曾经坚持过的偶然论也否定了,而完全倒向了因果报应论--而且是佛教的三世因果报应论。

    此类思想,在他的一些诗中也一再提到。如:扰扰推迁里,谁知不偶然。

    要从人力外,推见事机先。

    青白天公眼,低昂造物权。

    俗情谩悲喜,倚伏有他年。世事恶盈应有数,天心拨乱岂无人!这样,一切似乎都是前定的了。

    刘因还流露过天人感应思想,如:开眼昭昭天,无形有痛痒。??乃知天地间,感应如影响。有时,刘因甚至对"天命"表示虔诚信仰:天命无私义理公,此身承奉有余恭。

    人心可信难尽合,亲令何由敢勇从。①当然,话又得说回来,刘因的这种"信仰"说不上多么坚定,而是常常摇摆不定。他在为一位九十老翁庆寿赋诗的序中说,这位老人生值乱时("金源贞祐迄于壬辰"),居于乱地("河之南北、兵凶相仍"),居然都平安地闯了过来,"九十而康强",他深为感慨道:夫天地气运坏乱若是,而人物生乎是气之中,乃所谓命也,将何木以逃之哉?而老人居南北之冲,乃若与世变不相与也,岂气禀之异,虽天地之运亦不得而夺之耶?抑存之深而积之久者,有以胜之耶?或偶然那?是固不可得而知之矣。这里,遭遇说、气禀说、报应论、偶然论都提到了,究竟相信什么呢?他也拿不定主意了。

    刘因思想中的确有许多混乱,但公平他说,他对于"命"毕竟是清醒的。

    他有诗道:"人因遇困方言命"③。既然"命"只是人们在遭遇困难时才言说,那岂不是说,讲命只是人在逆境中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知,刘因在诗文中虽然也讲了不少"命",但只能说这是他生活遭遇困厄的一种反映,而心底里他并不真相信。

    ① 《送翟良佐序》,《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三一。

    ① 《中顺大夫彰德路总管浑源孙公先茔碑铭》,《静修先生集》卷四,页② 五律《偶书》,《静修先生集》卷八,页一四六。

    ③ 七律《登中山城》,《静修先生集》卷九,页一七四。

    ④ 五古《偶书》,《静修先生集》卷六,页一○一。

    ① 七绝《天命》,《静修先生集》卷一一,页二三三。

    ② 《都山老人九十诗序》,《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三三。

    ③ 七律《付阿山诵》,《静修先生集》卷九,页一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