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希特勒 > 第五章 酒馆政变

第五章 酒馆政变

动手也行。我死不死没有什么了不起。"

    赛塞尔也说了话。他谴责希特勒没有遵守他保证不对警察举行政变的诺言。

    冯·洛索夫将军继续轻蔑地保持沉默。但是当卡尔在他耳旁开始低语时,希特勒马上制止说,"住嘴!没有我的许可不许交谈!"

    希特勒的讲话没有收到什么效果。这三个掌握巴伐利亚政权的人,即使枪口对着胸膛,也没有同意跟他走。政变没有按预期计划实现。这时希特勒忽然心血来潮。他一言未发就冲到外面大厅里去,走上讲台,对着愤愤不满的人群宣布,隔壁房间里的三巨头已经同他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全国政府。

    "巴伐利亚政府已经改组!"他叫道,"11月罪人的政府和总统也已经被宣布撤换。新政府将于今天在慕尼黑这个地方宣布成立。德国国防军将立刻组成……我建议,在同11月罪人算总帐以前,由我接管全国政府的政策指导工作。鲁登道夫将担任德国国防军的领导工作……   德国全国临时政府的任务是组织对罪恶的渊薮柏林的进军和拯救德国人民……要是明天还不能成立一个德国全国政府,我们就杀身成仁!"

    希特勒巧妙的谎话,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他的谎话居然奏效。当人群听到卡尔·洛索夫将军和警察局长赛塞尔已经同希特勒合作的时候,他们的情绪马上转变了。有人高声欢呼,这些欢呼声打动了仍旧被关在隔壁的三个人。

    这时好像变戏法一样,希特勒派人接来了鲁登道夫将军。这位战时的统帅对于希特勒在这件事上完全把他蒙在鼓里随便摆弄很是生气,待进入后室知道要担任德国最高领导的竟是这个前陆军下士,而不是他自己时,他就更加不满了。他对这个鲁莽无礼的下士一句话也不愿说。但是希特勒并不在乎,他只要鲁登道夫使这三个迄今没有被他的劝说和威胁所打动的巴伐利亚领袖回心转意就行了。这个要求,鲁登道夫答应了。他说,现在这已成了一个重大的民族的事业,他奉劝三位先生予以合作。看到这位老将军也这么热心,这三个人就有些退让了,虽然后来洛索夫否认他曾同意听命于鲁登道夫。卡尔念念不忘为维特尔斯巴赫王室复辟效忠,最后还是说,他愿意作为"国王的代表"一起合作。

    鲁登道夫的及时来到,救了希特勒。这样一个幸运的转机,使希特勒喜不自胜。他再次登上讲台,向在场的人们说了他最后的几句话:"我现在要履行我五年前在军事医院里一时成了瞎子时所立下的誓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直到11月罪人被推翻,直到在今天德国的悲惨废墟上建立一个强大的自由的光荣的德国。"

    会议至此宣告散会。在出口处,赫斯在冲锋队员的协助下,扣留了一些企图混在人群里溜出去的巴伐利亚内阁阁员和其他要人。希特勒自己则监视着卡尔、洛索夫和赛塞尔。这时消息传来,一些名叫高地联盟的武装团体的打手们,在陆军工兵队营房同正规军发生了冲突。希特勒驱车前往出事地点,亲自解决争端,把啤酒馆里的事交给鲁登道夫处理。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导致政变失败的致命错误。洛索夫是第一个想溜走的人。他告诉鲁登道夫,他必须到陆军司令部去,发出必要的命令。当希特勒的一个亲信施勃纳-里希特表示反对时,鲁登道夫绷着脸说:"我不许你怀疑一个德**官的话。"接着,卡尔和赛塞尔也一个个溜了。

    希特勒兴高采烈地回到酒馆时,发现鸟儿已经飞了,这是当晚的第一个打击,他不禁目瞪口呆。他满以为他的"部长们"正在忙于他们的新任务,鲁登道夫和洛索夫也已经拟出了进军柏林的计划了。但是结果是几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甚至连慕尼黑也没有被"革命军"占领。只有罗姆带领了另一个武装团体"德国战旗"的冲锋队占领了舒恩菲尔德街陆军部的办公处。除此之外,任何战略要地都没有占领,甚至连电报局也没有占领,而政变的消息从这里传到了柏林,柏林要巴伐利亚军队镇压政变的命令也经过这里发了回来。

    洛索夫回到陆军第十九师师部后,就立即发出命令,要郊外的驻军赶到城里来增援。到清晨时分,正规军已在陆军部四周布置了封锁线,包围了罗姆的部下。邦行政长官卡尔也发出了要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以及高地联盟和德国战旗这两个武装团体立即解散的勒令。这天晚上,在希特勒看来是唾手可得的胜利,入夜以后却迅速化为泡影了。他一直坚持的政治革命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诸如陆军、警察、执政的政治集团的支持--现在已经垮了。甚至连鲁登道夫的大名也不能把巴伐利亚的军队争取过来。希特勒建议,他同老将军一起退到罗森海姆附近乡间,动员农民支持武装团体袭击慕尼黑,局势也许还可以挽救。但是鲁登道夫立即拒绝了这个建议。

    希特勒打算做的事是一场政变,不是一场内战。尽管他情绪极为激动,但他还是完全控制住了自己,认识到他没有力量对付警察和陆军。他原来的打算是同陆军一起进行"革命",而不是对陆军进行革命。尽管他在最近的演说中和用枪口对着巴伐利亚三巨头的时候显得杀气腾腾,但是他并不想让共同憎恨共和国的人自相残杀。鲁登道夫也是如此。正如他对他的妻子所说的,他很希望把共和国总统埃伯特和他那一帮人捆起来,高兴地看到他们吊死在绞刑架上。但是,他并不想杀害警察和士兵;他们,至少在慕尼黑的警察和士兵,是同他一样都主张全国反革命行动的。

    鲁登道夫现在向彷徨的年轻纳粹党领袖提出了他自己想出来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也许还能够为他们带来胜利而不致流血。他相信,德国士兵,甚至德国警察是不敢对他这个曾经在东线和西线领导他们取得了伟大胜利的传奇人物一样的司令官开火的。因此,他建议由他和希特勒带领他们的支持者游行到市中心去,随后加以占领。他完全有把握的是:警察和军队不但不敢阻挠他,甚至还会跟着他走,听他的命令作战。希特勒开始时将信将疑,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

    11月9日上午快到11点钟的时候,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率领大约3000人的冲锋队员,从贝格勃劳凯勒酒馆的花园里出发,向慕尼黑市中心前进。同他们并肩走在行列前面的,有冲锋队长戈林、施勃纳-里希特、罗森堡、希特勒的卫士乌里希·格拉夫以及六七个纳粹党的其他头目和战斗联盟的领袖。一幅字旗和高地联盟的旗帜在队伍前面迎风招展。在头几排行列后面跟着一辆卡车,架着机关枪,载着机关枪手。冲锋队员们肩上挂着马枪,有的还上了刺刀。希特勒手中握着手枪。这并不是一支什么了不起的军队,但是曾经统率过德国百万雄师的鲁登道夫显然认为,要实现他的目的,这已经够用了。

    离开啤酒馆往北,刚走了几百码,这些反叛分子就遇到第一道障碍。在横跨伊萨河通往市中心的路德维希桥上,有一队武装警察把守着,不让他们通过。戈林一跃向前,对警察队长说,如果警察向他们开枪,他就要把押在队伍后面的人质枪毙。在前一天夜里,赫斯等人已经搜捕了一些人质,其中包括两名内阁部长,目的就是为了要应付这种万一情况。不管戈林是不是虚声恫吓,反正那个警察队长显然相信了他的话,不再阻挠就让队伍过了桥。

    中午过后不久,游行队伍走近了他们的目的地:罗姆和他的冲锋队员们被国防军包围的陆军部。到这个时候为止,被围者和包围者都还没有发过一枪。罗姆和他手下人员都是行伍出身,在铁丝网的另一边,有不少战时伙伴。双方都无心杀人。

    为了要到陆军部去救罗姆出险,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现在领导他们的队伍穿过狭窄的府邸街,这条街在英烈祠旁边,通向开阔的奥第昂广场。就在这条狭窄的街道尽头,有大约100名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着,不准队伍通过。但是,纳粹党人又想用计骗过去。他们中间那个忠实的卫士乌里希·格拉夫一步跳上前,大声向带队和警官叫道:"别开枪!带队的是鲁登道夫阁下!"希特勒也叫了起来:"投降吧!投降吧!"但是那个不知名的警官并不投降。显然,鲁登道夫的名字对他并不能起魔术般的作用。他们是警察,不是军队。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发生了武装冲突,顿时使希特勒的希望化为泡影。施勃纳-里希特倒了下来,受了致命的重伤。戈林大腿上中了一枪,伤势甚重,也倒了下来。在60秒钟之内,枪声就停止了,但是已有不少人躺在街上,总共有16名纳粹党人和3名警察,有的已经毙命,有的奄奄一息,另外还有不少人受伤,其余的人,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卧倒在地躲避子弹。但是只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鲁登道夫。他傲然挺立,在副官施特莱克少校的跟随下,面对着警察的枪口,泰然自若的继续前进,一直到达奥第昂广场。当时看来,他一定是个孤单的、奇怪的人,没有一个纳粹党人跟着他。甚至连他们的最高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也没有跟着他。

    未来的第三帝国的总理,是第一个飞奔逃命的人。当游行队伍走近警察的封锁线的时候,他原来用左臂挽着施勃纳-里希特的右臂,里希特负伤倒下去的时候也把希特勒拉倒在地,这时希特勒以为自己受了伤,感到一阵剧痛,后来才发现是肩膀脱了臼。希特勒从地上爬起来,抛下死伤的同伴而不顾,登上一辆候在附近的汽车,马上开向汉夫施丹格尔在乌芬的乡别墅。在那里,他得到普茨的妻子和妹妹的护理;也就是在那里,两天以后他被捕了。

    鲁登道夫是当场被捕的。对于没有勇气同他并肩前进的反叛者,他只有蔑视的份儿;对于陆军没有投向他的一边,他感到非常怨恨,因此他宣布,他从今以后不再同任何德**官打招呼,他自己也不再穿军官制服。受伤的戈林被抬到附近的一家银行里,由那家银行的犹太老板给他进行了急救,然后由他的妻子陪着,偷偷越过边境到了奥地利,进了因斯勃鲁克的一家医院。赫斯也逃到了奥地利。罗姆在英烈祠前面的队伍溃败以后两小时,在陆军部投降了。过了几天,除了戈林,所有反叛的头目都被捕入狱。纳粹党被勒令解散。从表面上看,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似乎已经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