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每天学点心理学,用快乐的心编织多彩的生活 > 心相约:兴趣是求知最好的老师

心相约:兴趣是求知最好的老师

加下去不会等于头上的星空,因为在你加的过程中很多星星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转化了。

    因此,从知识与经验上认知世界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人类固有的心力与眼力。

    我们认知自身也是这样的。哲人说:“认识你自己。”难道是要我们做一个综合的自我检测题吗?不,不是的。认识自己的意思是认识自己的本质与灵魂。因此,迷信知识的人是无知的,其**是不自然、不必要的。

    所谓好之者,就是对某类事物有兴趣的人。这种兴趣是出自天性或环境的影响,其发生是自然而必然的。但是它注定不会得到完全的满足,因为对象太大了。虽然可以轻易击中,但得不到全部。

    一支箭射进树林中只能射到一棵树,但不能射中所有的树。树林以被射中一棵树的方式吞掉了箭。**以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掉了追求无限的人。因此,对无限**保持强烈兴趣的人也注定是要失败的,其**虽属自然但又是不必要的。

    只有乐之者的**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自然而必要的。快乐使人与世界合二为一,这种**符合自然之道,使人与事与物达成和谐,所以能顺心如意。当然这指的是真正的乐于为之者,而不是貌合神离者。

    人们之所以有时无法把事情做好,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真正地成为“乐之者”。你要是真正地乐于做某件事,你就会成为你要做的事,事情本身就会成就你,成全你。只有真心喜欢做一件事情,我们才更容易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喜欢投入就多,能量一充足,就可以发电,把事情办成。

    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是把“乐之者”作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只有乐于做人的人才会成功。

    快乐来源于对本来的认知,有真知才能真乐。因此,乐之者也必是好之者与知之者,这样他的快乐才有所依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这话等于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道一件事不如喜欢一件事。喜欢是一种大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要想把某种知识学好,首先应该对这门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只有你真的“爱”上了它,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才更容易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