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十八章

挺经 第十八章

    挺经 第十八章

    有福不可享尽

    曾国藩说:“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

    ● 解读

    放眼历史,权势,可以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无上的光荣与骄傲,也可以带来不尽的耻辱和悔恨。

    乾隆一朝,和珅执政二十多年,机智伶俐,善察人意,为皇上宠信之极。权势难免让人得意忘形。他肆无忌惮地揽权索贿,乱政祸国,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后来成为嘉庆皇帝的颙琰被内定为皇储以后,常随乾隆皇帝左右锻炼朝政,和珅的傲慢已经招来颙琰的忌恨。结果,乾隆一死,嘉庆便公布和珅罪状,革去和珅本兼各职,查抄和珅家产。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以后部分赏赐给皇族,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五天之后,和珅被捕入狱。又十天之后,和珅在狱中奉旨自缢。此时,距太上皇去世仅仅十五天。

    曾家可谓有权有势,曾国藩兄弟凭借平定太平军的大功,晋封侯伯,可谓“天下第一家”,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门户太盛”。“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曾国藩屡次在家书中劝谏亲人不要插手地方事务。他苦口婆心地劝父亲和弟弟们不要包收国税,代打官司,并反复申辩说:“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暑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令官长疑为倚势凌人。”  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曾国藩之所以不愿做大官,是因为他看到了荣华富贵是暂时的,阅尽了盛极而衰后的艰难、悲惨和世态炎凉。他真正愿意做的是读书明理的君子。

    曾国藩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他们绝大多数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

    有势不可使尽

    曾国藩说:“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 解读

    梁启超曾有一句话,评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十分精辟。“功成身退”不是让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而是一种永远把自己放在最安全位置上的明智之选。“功成身退”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获得一定成功后,见好就收。老子的知足哲学也包括了“功成身退”的思想。认为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长久,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人生难免会有舍有得。无论名利,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走向其反面。其核心,就是韬光养晦、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

    湘军克南京后,曾国藩拥兵三十万,已占中国半壁江山,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以下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已成为满清以来汉族官僚持权最大的官员。此时的曾国藩,足以“功高震主”了。

    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著名的研究“帝王之学”的学者王闿运等,均竭力劝进。有的说,“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