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十五章(3)

挺经 第十五章(3)

    挺经 第十五章(3)

    平常人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尽性与知命,就在于太在乎事情的结果。他们有意或无意会产生这样的倾向,既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不然的话,就怨天尤人。他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就是命。但相信并不等于放弃努力,得过且过,无所做为;而是要正确看待你努力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尽性上,不妨盲目一些,在知命上,不妨透彻一些。

    曾国藩作为“一宗宋儒”,其哲学思想的主要渊源是程朱理学,曾国藩将“性”与“命”两个命题并列,认为“性”与“命”不但是立“天、地、人”之才的大本大源,而且是一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以及人的貌、言、视、听、思“五常”的主宰。同时,他将“性”与“仁、义、理、智、信”联系起来,将“命”作为维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纽带。他不仅赋予“性”与“命”以鲜明的道德属性,而且赋予它们以强烈的政治属性。

    曾国藩出身普通,生长深山之中,中进士后十余年间官至二品,实出乎意料之外。于是他便认为这是命中注定,非人力所能做到。曾国藩再出山后,正当他处处顺手,叫喊太平军“不患今年不平”的时候,忽然传来李续宾在三河全军覆没的消息,更使他相信“天命难违”的说法。多少年后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

    尽性知命之旨

    曾国藩说:“我读王夫之所注解的张载的 《正蒙》 篇,对于尽性知命的宗旨略有体会。靠一个自己就能知道的,这是性,而听顺一个人自己无法知道的天意,就是命。”

    ● 解读

    曾国藩认为: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种情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好像没有用力,这其中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曾国藩的磨难既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因为他走的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给他铺就的路。他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办团练,但他没有像其他团练大臣那样,他要“赤地立军”。直到四十多岁时,他还说自己是“命薄福浅之人”,不足以担大任。尤其是每当关键时刻,总有大的突发事情降临到他的身上,为此他说:“事机不顺,似天在磨折”,这或许是他后来总结的成大功大名“人天各占一半”的由来。

    曾国藩认为天命为主,人力为次,大约为三七开。他说:“古来圣哲名儒之所以彪炳宇宙者,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