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踪及其记录的景点

徐霞客游踪及其记录的景点

    徐霞客的朋友文震孟曾称徐霞客为“地行仙人”,嘱咐他将游记“汇成《记述》,以导后游,以传千秋”(《寄徐霞客书》)。杨名时《序一》说:“深山大泽,流峙终古,皆天地法象示人之至教,本人生所应穷历;特以手足之力有限,百年之期若瞬,势弗能亲至而目见。得斯书也,苟力所可至,境所适逢,固可展卷披对,按所已经者以为程;而所未能至者,亦可以心知其概,如涉其境焉”;《序二》又说:“夫造物之奇闼,恒有待而发,亦有待而传。有是境而人不知,则此境为虚也矣。游是境而默不言,则此游为虚矣。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无人乎知之,无人乎言之;即知而言之,亦举什一于千百而已。设霞客于身到目历之处,惟自知之而自乐之,不以记于书而传于世,人又乌知奇有与无耶?”这些都强调了《徐霞客游记》的导游作用。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徐霞客游记》主要是作为具有导游意义的著作为世人所重,不过多是置于案头,朝夕“卧游”,正如徐霞客族孙徐镇说:“名人巨公,莫不乐购其遗编,当卧游胜具。”

    徐霞客旅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记程,亦不记年”(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只要听说哪里风景独特,就是再偏僻再危险也要想尽办法前去游历。对漏游的地方,会设法补游;对匆匆走过的地方,会设法重游。有时对同一景点,选择不同的季节反复去游;有时走错了路,几次往返,又累又饿,也不后悔不气馁,反而为意外发现美景而庆幸。这样,徐霞客不仅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游历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奇沟幽壑。

    我国古代的游记,有的只是辑录图经志籍上的资料,与事实有出入;有的只是选取部分景物,借景抒情;有的是事过境迁之后的追忆,记其大略。徐霞客所记,一则为亲身所历、亲眼所见,为当下记录,三则力求具体详尽。除了风景名胜之外,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文物古迹、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因此,既真实可靠又引人入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指南。

    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武夷山、庐山、嵩山、恒山等名山大川,虽然为世人所熟知,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仍提供了许多重要内容。如:对于黄山天都峰和莲花峰的高低旧时向无定论,一般书上多说天都高于莲花,徐霞客第二次游黄山时,与僧人凌虚一起登上莲花峰顶,发现天都峰俯首屈居;世传雁荡山有剑泉,寺僧告诉他:“在龙湫上,人力鲜达”,霞客先后实地寻访三次而未得,因此得出结论:“沦没已久”;关于庐山主峰向无定论,明代扬州人桑乔常在《庐山记事》中甚至提出“山无主峰”的观点。徐霞客不仅明确提出“汉阳为庐山最高顶”,而且攀援茅草荆棘登上了汉阳峰顶,亲身体会了“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的情景。现代测绘成果表明,汉阳峰海拔1473.8米,确为庐山最高峰。而徐霞客是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汉阳峰是庐山主峰的人。更重要的是,徐霞客的精彩描绘使江山胜景如在目前,如他对雁荡山灵岩寺的描绘:“灵岩寺四周绝壁合围,摩天劈地,从曲折的小道进去,似乎到了另外一个广阔的世界。灵岩寺居中南向,后面是屏霞嶂。屏霞蟑顶部平整而色紫,高数百丈,宽亦与高相等。屏霞嶂最南,左边是展旗峰,右边是天柱峰。在屏霞嶂右侧与天柱峰之间,有龙鼻水。其出水洞穴从岩石缝隙一直向上。洞穴内岩石都呈黄紫色,惟独缝隙口有石纹一缕是青红色且润泽光滑,很像鱼鳞龙爪的样子。从洞顶向洞底,像鼻子一样垂下一端,鼻端孔仅可容指,水从里面滴下来注入石盆中。这是屏霞嶂右侧第一奇景。屏霞嶂西南面石独秀峰,小于天柱峰而高锐不相上下。独秀峰之下是卓笔峰,高度有独秀峰一半,而尖锐则与独秀、天柱一样、南面山坳有小龙湫轰然下泻,隔着小龙湫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独女峰。峰顶春花盛开,好像玉女头上插着发簪。从这里经过双鸾峰,即可到天柱峰顶。双鸾峰为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很像身穿袈裟、俯首弯腰的僧人。在屏霞嶂左侧与展旗峰之间,最前面是安禅谷,它就是屏霞嶂的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态像屏霞嶂,高度和宽度都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处。石屏风顶上有‘蟾蜍石’,与屏霞嶂侧面的‘玉龟’相对。从石屏风往南,在展旗峰侧面的皱褶中,有小径直通峰顶,石磴尽处,有石门坎阻隔着。从石门坎往外看,下不见地,上嵌崆峒。外面有两个圆孔,侧面有一个长孔,光从这些孔穴中射进来,别是一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它是屏霞嶂左侧第一奇景。尖锐的山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