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魅生 > 三庆班还差最后一块拼版

三庆班还差最后一块拼版

    三庆班还差最后一块拼版

    乾隆五十五年,“万寿盛典”进京献戏的政治任务传达到了扬州地面。

    扬州开始组织进京戏班,戏班的目标设定在为给乾隆八十寿诞献礼的规格。这是必须圆满完成的政治任务,必须代表当时戏剧界的最高水平。

    这两个“必须”,使做这件事的投入成了一个无底洞。除了需要大富豪的财力,背后还要有政府的推手才能办到。其实“政府支持”,说容易倒也容易。在扬州这里,只要伍拉纳支持就行了。在闽浙地区,伍拉纳本人就是政府。

    伍拉纳,全名爱新觉罗·伍拉纳。满洲正黄旗。乾隆五十四年,授闽浙总督。

    总督的头衔,是人人羡慕的封疆大吏。贵为帝胄,财、政、军大权一手抓,如同土皇帝。这种官职到民国时依旧沿用,民国时的割据军阀就是总督。伍拉纳是个杀伐决断的实权派,武功赫赫,获赏花翎。如今搞献礼戏班,也成了其责权范围。

    乾隆几十年内六下江南,使伍拉纳对当今圣上的喜好了如指掌。圣旨下来让寿诞献礼,闽浙作为戏曲窝子,露脸的时候到了。他揣摩良久,首选无疑是徽班!

    徽班,就是以安徽人为骨干的戏班。当时的戏剧还是以苏州人的苏班昆曲为主流,是正统的雅部雅乐。一般宫廷演剧,或者民间正经的场合,都要上苏班昆曲。苏班长久以来,也一直占据着扬州演艺市场的主流地位。

    但是流行、时尚这种事,总是在变化的。在清中期上半段,情况就出了变化。

    在不久前的一段时间,有徽商从安徽安庆引进了徽班伶人来到扬州。徽班不像苏班那样拘泥传统,他们汇合四方之人、五方之音,博采众长,主打徽调二黄腔(作者按:二黄,也作二簧,京剧声腔中的一种)。

    戏剧演出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本来就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客观规律。所以,梨园行也一直是用跑码头、走四方的方式适应这种市场规律。在扬州这种固定据点进行发展,就要求戏班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扬州地方的苏班昆曲常驻此处,由于剧种局限或者是长久以来的道统继承者的心理定位,目前创新动力已经不足了。

    徽班的到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一则他们适应了市场规律;二则,徽班剧本也不像昆曲那样文理艰深、墨守成规,而是走了通俗易懂的路线,所以逐渐受到市场追捧。在扬州这个戏剧前沿,徽班当时已经悄然流行,并且后发先至,大有取昆班而代之的势头。

    昆曲昆曲《牡丹亭》剧照相当于美声唱法,徽调相当于通俗唱法。按当时的说法,昆班是雅部,徽班是花部。

    在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就曾有人推荐了徽班,老佛爷很是受用。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云:“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