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魅生 > 楔子:伶人比烟花还寂寞(4)

楔子:伶人比烟花还寂寞(4)

猛兽。亡国之恨,也被发泄到伶人身上。世人都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伶人这个类型的人头上被加了“无义”的定性。这种情绪也被写史之人延续下去,被当作教训、真理、符号,成为中国的特定历史观。

    在盛世中,伶人成了道貌岸然的忠臣们对主子说教、进谏的警示案例。而乱世中,伶人也永远是需要警惕的亡国祸根之一。远离伶人,声色危险,成了之后少年君王成长过程中的铁律和必修课。疏远伶人、轻贱伶人、孤立伶人,成了正人君子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被视为帝王之道和国策。

    但是,伶人没有因之消亡。他们的特性,除了本身魅力以外,还有一种顽强的求生欲。他们用魅力做抗争,顽强地存在,可也仅仅只能很基本地存在而已。

    世人老百姓也好,帝王权贵也好,从内心深处对伶人有磨灭不掉的渴望。一定程度上,禁忌、神秘本身又让这种本来只是声色娱乐的需求变质了,违禁、揭秘这种**得到满足是人性的快感。伶人,成了欲罢又不能东西。

    爱恨交加、道德与情感激烈碰撞的社会观,造成了伶人挣扎的命运。他们的人生大部分时间在寂寞的等待中度过。所以一旦机会来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爆发全部能量,化身飞灰也在所不惜。也许正是这种精神压迫下的**和投入,让他们容易在艺术领域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历史主宰跟伶人说,一千年内,你们的卑贱命运不会改变。伶人早就认命了,兴奋地问,那一千年之后呢?主宰说,一千年之后,你们就习惯了。

    历史走得很快,一千年后,来到了清朝。统治者像庄稼一样,一茬茬地换。人们从服饰到精神思想,都有了重大变化,天子变成了少数民族人。但是,伶人一直没有在历史中有一次正面表现,所以受轻贱的命运也始终没有改变。

    “光绪中叶,方照轩军门曜,威震粤中,有谓其过严者。其镇潮州时,尝观剧。粤剧向多男女杂演者,适某优夫妇饰生旦,同演一**,备极媟狎。方叱下,即于戏台前斩之。”这段文字来自《清稗类钞》,“清稗类钞”翻译成现在的话儿就是“清朝的一点小事”。这段文字说的是,光绪中叶,一个广东军官在大街走着走着,看见一对伶人夫妻当街做戏。内容上可能有点三俗,这位军官二话不说,没有审判,没有斥责,没有给伶人夫妻表态反三俗的机会,直接让人过去,在台前就把夫妻二人脑袋切下来了。

    在光绪中叶的世人眼中,这仅仅是一次反三俗行动,两个伶人的人头和身体分开,不过是“一点小事”,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