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感动世界的100名音乐大师 > 二十世纪乐派(11)

二十世纪乐派(11)

作品中,将浪漫主义音乐和流行歌曲融合在一起,到创作后期,则更多的采用了当代音乐喜剧的语言。

    他有很多以揭露社会黑暗为体裁的作品,在以爵士乐为基础的伴奏下,缠绵悱恻的旋律感人至深,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良知。在魏尔大肆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作品中,《三分钟歌剧》和《罗马冈尼城的兴亡》是其中的代表作。

    然而,他的举动引起了纳粹的不满,为了躲避纳粹迫害,他不得不逃离德国,于1933年定居美国。在那里,魏尔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七大罪孽》。

    凯奇

    John Cage 1912-1997

    约翰·凯奇是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视觉艺术家。他出生于洛杉矶,早年学习绘画,后跟随勋伯格学习作曲。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音乐结构,他将音乐结构建立在时间长度之上;他还通过打击乐,创作了新的音响组合;他在钢琴的弦中间加入一些诸如钉子、橡皮、甚至是罐头盒之类的东西,出人意料的使钢琴发出类似打击乐的音色,获得了特殊的音乐效果,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奏鸣曲与前奏曲》。

    20世纪40年代之后,印度的佛教和中国的《易经》,对凯奇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音乐的主旨不在于演奏,而在于聆听,并把音乐想像成“无目的的游戏”,不需要任何的秩序,他的这一观点在作品《4分33秒》中表现出来。进入50年代,凯奇转向了偶然音乐,他甚至以投掷钱币的方式来决定音乐的内容,用图表形式进行创作,代表作有《变化的音乐》和《威廉混合》。从60代末到90年代,凯奇的创作风格又回归于传统,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又出现了乐谱和音高,代表作是《廉价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