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张之洞评传 > 第二章 宦海初步 第一节 三省学官

第二章 宦海初步 第一节 三省学官

结盟,纠众滋事”,则与武生有关。“故欲治川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②历来川省科考,舞弊公行。“枪替”(雇枪手代试)、“联号”(涂改编号)、“通关节”(与考官串通作弊),花样迭出。更有甚者,名曰“拉磕”,即考官覆试时,暴徒纠众将其擒获,索重金方得赎回。之洞从整顿试场规章制度人手,制定惩鬻饭、禁讹诈、禁拉磕、拿包揽、责廪保、禁滋事、杜规避、防乡试顶替等八条办法,严饬执行。又通缉著名“枪手”十余人,惩处受贿作弊考官,办”拉磕”暴徒。为防止武童横悍滋事,“即令教习结保,各自稽察,无数习具结者不得与试”③。对于这番整饬,张之洞颇感自慰,他说:“四川督学署积尘盈屋,我次第扫除过半耳”。之洞督学四川,立意“储养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世空疏之习”。他主持川省学务,“平日衡文不主一格,凡有一艺之长,无不甄录,而尤注重于经史根柢之学,故所至考求文献,礼访名宿,惟恐不及,每值士人晋谒,辄优假颜色,殷殷焉以读书稽古相敦勉,并为指示途径,俾有遵循。”④对于确有才华的学子,之洞备加关怀,着意栽培。如仁寿籍学生毛席丰、绵竹籍学生杨锐(1857—1898)①、华阳籍学生范溶,皆高才生,之洞特意“召之从行读书,亲与讲论,使研经学”②。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之洞按试眉州,由杨锐等陪同,登临苏文忠公(轼)祠,其《登楼》诗曰:

    共我登楼有众宾,毛生杨生诗清新。

    范生书画有苏意,蜀才皆是同乡人。

    之洞还通过乡试,选拔实学之上,以扭转空疏学风。张之洞去世后,四川总督赵尔巽上奏盛赞张之洞当年任四川学政时的实绩:“先是川省僻处西贩,人文未盛,士林之所驰鹜,率不出帖括章句之图。自同治初年该大学士(即之洞——引注)典试西来,始拔取绩学能文之上……以为之倡,士风始为一变”③。清末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蜀学会”发起人、成都国学院院长兼四川通志局总纂宋育仁(1857—1931)即经之洞选拔,乃脱颖而出。

    成都原有锦江书院,但规模狭小,不足以容多士。之洞遂商之于四川总督吴棠,创建尊经书院,克期兴工,于光绪元年(1875年)春建成,”择郡县高材生肄业其中,延聘名儒,分科讲授”①,又“捐俸置四部书数千卷,起尊经阁度之”②。他手订《创建尊经书院记》,详陈“建置书院之本义与学术教条之大端”共十八条,并拨冗亲临书院讲学。十余年的科场经历加上十年的学官生涯,使之洞对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味颇深。他于四川学政任内,撰成《辅轩语》和《书目答问》二书,意在为后学指点迷津。輶轩,指使臣所乘之车。汉人扬雄有《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文,之洞因其意与自己以学政使蜀有合,乃命其书日《輶轩语》③。该书语行、语学、语文,“深者为高材生劝勉,浅者为学僮告戒,要皆审切时势,分析条理,明白易行,不为大言空论”④。

    为使诸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致迷罔眩惑”⑤,之洞又撰《书目答问》一书,“意在开扩见闻一,指示门径二,分别良楛三,其去取分类,及偶加记注,颇有深意,非仅止开一书单也。”⑥《书目答问》举书二千余部,“其门径秩然,缓急易见。凡所著录,并是要典雅记,各适其用”⑦,素为学人所推重。唐夫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卒后,之洞于光绪二年(1876年),继娶龙安知府王祖源之女、王繁荣之妹为妇。王夫人贤而有才,待字之年,曾在京与之洞比舍而居,相互有所了解。结为夫妻,感情更洽。无奈天不假年,三年后,王夫人卒,留下一女準。光绪二年(1876年)底,之洞四川学政任满,于次年返京,充文渊阁校理,结束十年学官生涯。

    ③该书所蕴诸多教育思想,学术思想,拟于下编专论,此处从略。又该书有缪荃荪草撰一说,但证据似嫌不足。即便为缪草撰,但该书经张之洞笔削订定,并以己名刊印问世,则此书表达张之思想应为无疑。

    ④《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

    ⑤《书目答问》略例。

    ⑥胡编《年谱》卷一。

    ⑦《书目答问》略例。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八,《抱冰堂弟子记》。

    ②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同治六年八月九日。

    ③《全集》,卷二百二十八,《抱冰堂弟子记》。

    ④许编《年谱》,卷一。

    ⑤许编《年谱》,卷一。

    ①《与许仙屏书》,转见胡编《年谱》卷一。

    ②《全集》,卷二百十三,古文二。

    ③《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

    ④许编《年谱》卷一。

    ①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张文襄逸事》,上海世界书局,1923年版。

    ②《张文襄公大事记·体仁阁大学士张公之洞事略》。

    ①《全集》,卷二百十四,书札一,《与王廉生》。

    ②胡编《年谱》卷一。

    ③许编《年谱》卷一。

    ④赵尔巽奏折,见《全集》,卷首上。

    ①之洞尝称杨锐“才英迈而品清洁,不染蜀人习气。颖悟好学,文章雅赡”,为“蜀士一时之秀”(《全集》卷二百十四,书札一,《致谭叔裕》)。二十年后,杨锐以”戊戌六君子”之一而身陷囹圄,之洞为之多方奔走,营救未果,深为痛心。

    ②许编《年谱》卷一。

    ③赵尔巽奏折,见《全集》,卷首上。

    ①赵尔巽:《张文襄公荣哀录》卷一。

    ②许编《年谱》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