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董仲舒评传 > 一、汉继秦必须"更化"才可善治

一、汉继秦必须"更化"才可善治

    在董仲舒的天道观和历史观中我们都曾谈到,他所提出的"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从自然观和历史观上为他的汉继秦必须"更化",即实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仅此还不能成为汉必须改革的直接理由,所以在《天人策》篇中,就在他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又从历史和汉朝以来的现实两个方面,作了深刻的论证。

    首先,董仲舒提出汉继秦必须更化,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之继乱世,都要"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即要全部扫除掉旧社会的腐朽和乱国之政,然后"复修教化而崇起之"。这样,教化己明,习俗已成,子孙循此而行之,延续五六百岁,亦不会衰败。历史上的殷继夏、周继殷都是如此。然而秦之继周却不然。周之末世,由于大为亡道,所以失了天下。而继周之秦"独不能改",即未能变道,反而"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频为自恣苟简之治","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以贪狼为俗,非以文德教训于下,"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因此,百官皆饰虚词而不顾实,造伪怖诈,趋利无耻。而朝廷又好用残酷之吏,加之赋敛无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而不能从事耕织之业,群盗亦乘机而起,是以"刑者甚重,死者相望,而好不息"。因此,董仲舒以为,"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正是有鉴于此,秦"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①。这样,董仲舒就从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了继乱世改与不改,即"更化"与否,将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更化",就会行五、六百年而不衰败;"独不能改",就会自食恶果。何以会如此呢?董仲舒援引了孔子的一句话,说明了其中的道理:"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制度,如朽木、粪墙一样,不予扫除,而继续沿用它,是不行的,因此必须更化。

    其次,董仲舒还以汉代以来的历史,说明了"更化"的必要。他认为,自汉朝建立以来,秦朝的"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