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李觏评传 > 四、吉凶由人之论

四、吉凶由人之论

三篇的最后一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其《易论》的结论。从中突显出李觏《易论》的出发点是"作《易》教人",归宿地是"使民宜之",而忧国忧民意识贯穿其中,体现了他重人而排神的思想。

    ① 《易论第九》,《李觏集》卷三,第45 页。

    ① 《易论第十三》,《李觏集》卷三,第51 页。

    由上所述,我们总观李觏的无神论思想,清楚表明其科学性、战斗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因而颇具特色、很有价值。

    然而,我们亦必须看到,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李觏的无神论思想,也具有不彻底性。

    在李觏的无神论思想中,保留了"天命"、"天佑"、"神化"一类的概念和《河图》、《洛书》、《八卦》三图,亦用大量文字引申"毫析幽微"之论。他在批判佛教、道教、神仙、妖术、巫医。卜相之类的有神论和迷信以及它们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的同时,却又为一些庙字、神祠作记,又承认神灵的存在、颂扬神的灵验。如他说:建昌治城北有民邵氏,世奉"五通",祷祠之人日累什百。景枯元年冬,里中大疫,而吾家与焉,乃使人请命于"五通"。神不能言,决之以竹杯校。时老母病不识人,妻子暨予相继困甚,唯"五通"谂以无害。疾之解去,皆约时日,虽宝龟泰筮弗是过噫!"五通"之为神,不名于旧文,不次于典祀, 正人君子未之尝言,而有功于予,其可以废?李觏在这里活灵活现地描述了"五通"神的显灵之验,对他家如何有功德,因此不可以废掉。他承认神仙的存在,还说他和母亲都梦见过神仙,认为这是"生有自来"的。他不仅承认神仙的存在,而且认为"神为人之本",强调事神的必要。他说。

    神者,人之本也,不可以不事也,于是为之禘尝郊社,山川中雷,以修祭把。丰杀有等,疏数有度。贵有常奉,贱有常守。贤者不敢过,不肖者不敢不及。此礼之大本也。李觏把"神"视为"人之本",把"事神"视为"礼之大本"。他还信奉天命,崇信天命,他说:"畏天者昌,习天者亡。??明主思之以为在德,德修而灾异消,然后愈知天之明而德之益也。"②李觏接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谴告说,要人主修德以消灾异,否则天必出灾异而谴之。李觏从有神观念出发,还主张厚葬等。这些都表现出李靓思想的局限性和无神论的不彻底性。① 《邵氏神祠记》,《李觏集》卷二十四,第268 页。

    ① 《礼论第一》,《李觏集》卷二,第6 页。

    ② 《庆历民言·天谕》,《李觏集》卷二十二,第2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