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附录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附录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者,以其半与之。

    父谈著述《太史公书》,司马迁襄助其业。前113(武帝元鼎四年戊辰)

    迁三十三岁 父谈五十三岁父谈为太史令兼大行礼官,与祠官宽舒议祀后土。前112(武帝元鼎五年己已) 迁三十四岁 父谈五十四岁列侯坐酎金失侯者一百零六人。

    父谈为太史令兼大行礼官,与祠官宽舒议泰典礼。

    武帝行幸雍,祠五峙,遂逾陇,登空峒,郎中司马迁及其父太史令司马谈均扈从。前111(武帝元鼎六年庚午) 迁三十五岁 父谈五十五岁武帝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春正月,司马迁升任郎中将,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置吏。前110(武帝元封元年辛未) 迁三十六岁 父谈五十六岁武帝封禅泰山。是岁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县官有盐钱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父谈病死于周南(洛阳)。

    司马迁受父遗命于河洛。又从巡武帝封禅。按,汉武帝四月上泰山封禅,司马迁要赶赴行在回报奉使政务,告成功于上帝,故其见父于河洛在二、三月间。前109(武帝元封二年王申) 迁三十七岁司马迁从巡武帝至瓠子,负薪塞河。

    (三)发愤著书(前108-前93,前后16 年)

    从元封三年司马迁继为太史令,到太始四年司马迁作《报任安书》,其间十六年,是为发愤著书阶段。即司马迁经营十六年,《太史公书》基本完稿。前108(武帝元封三年癸酉) 迁三十八岁始仕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潜心著述《太史公书》。前107(武帝元封四年甲戍) 迁三十九岁迁扈从武帝,北过涿鹿。潜心述史。前106(武帝元封五年乙亥) 迁四十岁迁扈从武帝,南至九江。潜心述史。前104(武帝太初元年丁丑) 迁四十二岁迁与壶遂、邓平、落下闳等造汉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司马迁答壶遂问,讨论作史义例,修正延伸《太史公书》断限,上起黄帝,下至太初元年。《太史公自序》云:"于是论次其文。"司马迁正式定稿《太史公书》。前101(武帝太初四年度辰) 迁四十五岁贰师将军李广利破大宛还,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余匹。汉兵死十余万人,丧马三万匹,伐宛四年,天下骚动,大汉呈现衰败之迹。

    司马迁再次修正《太史公书》断限,下限至太初四年,以见盛观衰。前99(武帝天汉二年壬午) 迁四十七岁十一月,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护,功可抵过。潜心述史。前98(武帝天汉三年癸未) 迁四十八岁是年冬李陵家被族灭。司马迁受株连,以"诬罔罪"遭受宫刑。前97(武帝天汉四年甲申) 迁四十九岁司马迁出狱为中书令,世俗目为"尊宠任职",而司马迁视为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发愤著书。前93(武帝太始四年戍子) 迁五十三岁复书任安(即《报任安书》),叙说不幸遭遇和深虑的思想,通报《史记》基本完稿,定名《太史公书》。是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藏之名山,传于后世。

    (四)晚年修订(前92-前86,约7 年)

    武帝征和以后到昭帝之初七年为司马迁修史的第三阶段,最后编成《史记》定本,正本藏官府,副本留京师家中。司马迁晚年仍在修订《史记》。前91(武帝征和二年庚寅) 迁五十五岁巫蛊狱起,太子刘琚举兵斩江充;武帝令丞相刘屈氂讨叛,太子兵败自杀。

    司马迁晚年修订《太史公书》直至昭帝之初。主要内容为:调整篇目与编订次序;抒愤寄托,鸣写不平;附记太初以后大事;补载或修订太初以前史事。前90(武帝征和三年辛卯) 迁五十六岁田千秋上书讼太子冤,武帝平反太子,怨北军使者护军任安受太子节而不助太子。六月腰斩丞相刘屈毫与任安。

    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朔方,以兵降匈奴。《史记·匈奴列传》及《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均载此事。此为司马迁晚年修订《史记》之一证。前87(武帝后元二年甲午) 迁五十九岁武帝崩。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辅政。

    司马迁记事止于武帝之末。褚少孙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褚补》)。考《史记》记事,断限太初,人物立传,记叙史事,皆止于太初四年。太初以后,司马迁只是附记巫蛊案、李陵案两件大事以及武帝封禅巡游,咸表终始,涉及16 个篇目,22 人,总计1544 字,与立传人物及载大事尽于太初并不矛盾。前86(昭帝始元元年乙未) 迁六十岁司马迁卒。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云:"史公卒年,绝不可考。然视为与武帝相终始,当无大误也。"按,昭帝始元六年(前81)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弘羊在辨难中引用《史记·货殖列传》称"司马子言",这是对已故学问家的尊称。此姑系司马迁卒于昭帝始元元年,表示司马迁之卒与汉武帝相终始,这是没有疑义的。

    司马迁死后,其书《太史公书》副本在宣帝时为外孙杨恽所布,到了东汉桓灵之时演变成了《史记》之名,流传于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两千年来阅读和研究《史记》的人不可胜计。司马迁将他的鲜血和生命化成了《史记》,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将永远值得人们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