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二、制定太初历

二、制定太初历

    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四十二岁,他倡导并参与制定的《太初历》得以完成颁行。这既是一件国家大事,也是司马迁人生旅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座里程碑。这一年,司马迁修正《史记》断限,正式着手定稿《史记》。中国古历是伴随农业生产而发展起来的阴阳合历,它的历月节令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是我国古代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而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它对历法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制历成为国家大政。古代帝王掌握制历权,也就掌握了一种控制社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周代从天子到诸侯,都把历书样本供奉在宗庙,每月初一要用少牢举行告朔礼。西周只有天子才有制历权。春秋时,王纲坠地,但周天子仍手握制历权,诸侯都要行用周历,因此颁历就成了表示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一条纽带。战国时各国称王,自行制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也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历法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战国时阴阳家兴起,创立五德终始学说,给历法更蒙上一层天命循环转移的色彩,更加神秘化。历法记载吉凶禁忌、礼神祭日等迷信内容,成了沟通天人感应学说的一条红线。改历定正朔,象征天命攸归,它不仅是国家大政,而且是圣君贤王的标志,不是一般君主所能轻易施行的政治了。司马迁在《史记·历书序》中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五帝本纪》写黄帝、尧、舜都十分重视历法工作,并把它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汉朝建立,要不要制定新历,朝廷上层进行了长期的争论。按五德终始,汉应何德,先后有三种说法。汉高祖自认是赤帝子,色尚赤,以十月为岁首。文帝时丞相张苍主张汉为水德,色尚黑,仍以十月为岁首。文帝十二年(前168)鲁人公孙臣主张汉应是土德,色尚黄,应改正朔,易服色,而早在文帝初年,政论家贾谊就上书提出封禅、改历等一整套调整国家大政的问题,因事关重大,一直迁延没有进行。汉武帝外伐四夷,内兴功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要以封禅、改历来象征西汉的极盛,因此调整国家大政以及调整祭礼天地山川百神的礼仪,势在必行。司马迁时逢其遇,不仅参与了封禅礼仪,而且亲自发起并参与改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说这是他人生旅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座里程碑。司马迁激动非凡,他在《太史公自序》中特地大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据《汉书·武帝纪》载,太初历的颁布,在大初元年五月: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汉书·律历志》详细记载了制历经过。汉武帝元封七年,太史令司马迁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上书,"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汉武帝征求了御史大夫儿宽和博士们的意见后,诏令司马迁等"议造汉历"①。汉武帝对这次制历极为重视。征召全国著名天文学家参与。有侍郎尊大、典星射姓、治历邓平、长乐司马可、酒泉侯宜君、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等官方和民间专家二十余人,既分工协作,又发挥各人所学专长,共制定了十余部历法,即十余种推步方案,经过严格筛选,决定采用邓平历。汉武帝在明堂举行了① 司马迁虽然守丧致仕,而汉武帝出巡,他仍然要奉召扈从,故元封二年有扈从武帝负薪塞河之事。司马迁被夺情,足见此时君臣相知。

    盛大的颁历典礼,并改年号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故称新历为《太初历》。颁历之后,对政治制度典章礼仪和官制进行了调整,这就是汉武帝的太初改制。

    《太初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这次制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