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五、发凡起例"太史公书"

五、发凡起例"太史公书"

    1.司马谈发凡"太史公书"的写作宗旨。

    《史记》原题"太史公书",表示为太史公所作之书,至东汉桓、灵之际才演变成为《史记》之名的①。司马谈官太史令,最崇高的理想就是继孔子,效《春秋》,完成一代大典,写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颂扬汉家一统的威德。司马谈的写作宗旨,《太史公自序》作了明显的交代。司马谈临终遗言说: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爱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年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上述司马谈的这段遗言,可条列其发凡起例的宗旨有三端:一曰效周公"歌文武之德";二曰继孔子效《春秋》"修旧起废",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准则;三曰颂汉兴一统,论载"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合此三端,即以人物为中心,帝王将相为主干,颂一统之威德,这正是秦汉中央集权政治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论六家要指》为司马谈所作述史宣言,倡导融会百家思想为一体,自成一家之言。这些也就是《史记》的本始主题。

    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酝酿构思早已孕育于胸中。他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就是为述史作准备。元朔七年,汉武帝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并改元为元狩元年(前122)。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文成致麟,象征天下太平。司马谈激动非凡,决定述史下限止于元狩元年,示意绝笔于获麟。所以元狩元年是司马谈正式述史之始。《太史公自序》载,"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就是司马谈的作史计划。上限起于陶唐,则是效法孔子述《尚书》起于尧。司马谈追步孔子的意识是十分鲜明的。司马谈卒于元封元年。从元狩元年至元封元年,已历十二年,司马谈作史,应有相当的规模,或已成若干篇章。前已论及,《天官书》、《封禅书》皆留有司马谈作史痕迹。据昔贤今人的考论,司马谈作史达三十六篇,五体皆备,有何依据,如何评价,分层讨论于下。

    2.昔贤今人对司马谈作史的考论。

    清方苞《望溪先生文集》有《书史记十表后》、《又书太史公自序后》两文,是最早考论司马谈作史的文字,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亦有论及。专论有顾颉刚先生的《司马谈作史》和李长之先生的《史记中可能出自司马谈手笔者》两文。八十年代初有两位青年同志赖长扬和赵生群也写了专论①。概括上述各家考论,可以条列为六条鉴别标准,析论如次。(1)从交游上立论,"太史公曰"中所称交游凡年齿与司马迁不相及者,为司马谈作。顾颉刚据此断定《赵世家》、《刺客》、《樊郦滕灌》、《郦生陆贾》、《张释之冯唐》、《游侠》等篇为司马谈作。王国维则认为《刺客》、《樊郦滕灌》、《郦生陆贾》三传是史公"或追纪父谈语也。"(2)从时代上立论,叙事至文景时止者为司马谈作。李长之、赖长扬、赵生群等断定《文帝纪》、《律书》、封禅书》、《老庄申韩传》为谈作。方苞亦曰:"秦灭汉兴,文景以前,凡所论述皆其父所次旧闻。"① 《史记》卷十《文帝纪·赞》。

    ① 《史记》书题名及演变,详本书第十章第二节。

    (3)从思想旨趣上立论,《论六家要指》为一"试金石",凡具有道家色彩的篇章为司马谈所作。李长之、赖长扬、赵生群等以此断定《文帝纪》、《景帝纪》、《律书》、《历书》、《天官书》、《老庄申韩传》、《日者传》等篇为司马谈作。

    (4)从文字用语上立论,方苞以言"著"者归司马谈,言"作"者归司马迁,断定十二本纪为司马谈作。李长之从讳与不讳立论,凡当讳而不讳者如《晋世家》、《李斯列传》不避"谈"字讳,为司马谈作;而《赵世家》、《平原君列传》避"谈"字讳为司马迁作。

    (5)从称谓上立论,方苞以"太史公读"为司马谈,"余读"为司马迁,断定《十二诸侯》、《六国》、《秦楚之际》、《惠景间侯》等四篇年表为司马谈作。赵生群以"余读"断定为司马谈作,因司马迁既言"余读",自然在"司马迁作《史记》以前,就应当存在"。计有殷、周、秦、始皇等四篇本纪,陈杞、宋微子、齐太公、鲁周公、管蔡、卫康叔等六篇世家为司马谈作。

    (6)从两个断限上立论,顾领刚认为《太史公自序》为司马谈原作,司马迁所续。

    孤立地来看这些鉴别标准都有一定理由,但综合起来研究,这些立论互相矛盾,无所适从。若将这些标准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与《史记》全书关联,可以说无一条立论能成立,试析之如下。

    立论互相矛盾。顾颌刚按交游年齿立论,认为《赵世家》是司马谈的杰作;而李长之按讳与不讳立论,断定《赵世家》为司马迁所作,互相抵悟。又,顾先生按年齿交游所论六篇,《赵世家》、《游侠》两篇赞语太史公自称"吾",《刺客》、《樊郦滕灌》、《郦生陆贾》、《张释之冯唐》四篇赞语皆用"余"均指司马谈;而方苞、赵生群从称谓立论以"余读"之"余"指司马迁,则与顾氏所论又互相矛盾。

    以实考核,各种立论皆有所片面。以年齿论,司马迁与公孙季功、董生、平原君子、冯遂未必不相及,亦未必不可为忘年之交。以司马迁生于景帝中五年,即公元前145 年推计,平原君朱建子在文帝三年(前177)为中大夫,若时年二十,下及司马迁之生约五十年。当司马迁二十时,平原君子七十左右,青年向七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