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四、制定封禅仪

四、制定封禅仪

    《史记·封禅书》洋洋万余言,是一篇恢宏大论,它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三千年间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百神的活动,集中地从神道观的角度反映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观,是研究司马谈和司马迁思想极为重要的文献。

    1、封禅为治国大典。

    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六曰:"三代以前无封禅,乃燕、齐方士所伪造,昉于秦始,侈于汉武。此书先杂引鬼神之事,比类见义,遂因其傅会,备录于篇,正以著其妄,用意微矣。"梁氏还举证《封禅书》多用盖、若、云、焉诸疑似之语词以为说,认为《封禅书》大旨在于讥刺秦始皇、汉武帝而已。此说具有代表性,今之时贤亦多从之,但这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断章取义,亟须辨正。

    《封禅书》叙事揭露帝王迷信鬼神,故语带讥刺,而大旨是实录。从封禅历史来看,祭把典礼是上古国家的大政,并非出于燕、齐方士所伪造。几天子祭祀天地山川鬼神,都可称为封禅,只是上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成于汉武帝罢了。秦汉封禅,是祭告天地称成功的一种盛大祭典,它是秦汉大一统的必然产物。在泰山顶上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小梁父山上祭地叫禅。所以封禅礼又称"封泰山,禅梁父"。而秦始皇、汉武帝之上泰山封禅正是从古代天子祭祀天地名山大川百神的典礼发展而来的。虞舜受禅后,"遂类于上帝,俚于六宗,望于山川,辨于群神"①,五载一巡狩,而天下大治。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无不礼神,其国泰民安。秦之先公,秦文公、秦德公、秦穆公、秦灵公一代接一代励精图治,敬礼上帝,传至始皇,终于统一了天下。楚汉相争正酣,高祖敬礼黑帝,立北峙,后四岁一统天下。三代未主,**废祀,导致了破家亡国。所以司马迁在《封禅书序》中开宗明义说:"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又在《封禅书》中引管仲的话说:"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所谓受命天子,是仁德兼备,功业盖世的帝王,他能一统天下,敬礼百神,天上地下一片和穆。也就是说,封禅是治世和大一统的一种象征。司马迁从巡封禅,躬逢盛世,是何等的荣幸。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惜其本纪亡而不得窥其详。由此可见,《封禅书》大旨并不是讥刺,而是实录历史和对大一统的歌颂。故《太史公自序》概括写作《封禅书》的目的说:"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社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从唯物历史观来看,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也正是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何况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相信天人交感的。故《历书序》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阙意。"《封禅书序》云:"自古受命帝王,局尝不封禅?"早在汉文帝时,不仅有方士公孙臣,而且著名政论家贾谊都提出了封禅。司马相如临终遗留给汉武帝的一封札书,就说的是封禅事。因为象征天下一统的封禅,不止是宗教典礼,而且也是政治上的庆成功,给已取得的成绩打上一个句号,井给未来的① 关于司马迁二元论的历史观,详本书第八章第四节。

    发展创造激情。汉武帝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就是在封禅庆成功的背景下完成的。所以司马谈、司马 迁也是极力主张封禅的。司马谈直接参与了封禅典礼的制定工作,并以不得从巡泰山封禅而"发愤且卒"。司马迁从巡封禅,参与改历,是十分激动的。《太史公自序》云:"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所以《汉书·郊把志赞》曰:"孝武之世,文章力盛,太初改制,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公孙臣)、谊(贾谊)之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也就是说,汉武帝的封掸大典是始于司马谈而完成于司马迁等人之手的。

    2.司马谈的制仪活动。

    上泰山封禅,希世用事,实力秦汉首创。秦始皇封禅,因秦政暴虐,国运短柞,所以诸生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也就是秦始皇的封禅礼仪不得引用。汉武帝封禅,前无师承。从文帝以来就集诸儒开始讨论,诸生迂阔,意见纷歧,始终不得要领。最后由太史令司马谈与祠官宽舒等讨论,先立后土祠、泰峙坛进行演示,一步一步制成,从元鼎四年至元封元年,历经四年。

    元鼎四年(前113 年),司马谈奉命与词官宽舒制定后土词典礼。后土词建立在元鼎元年(前116)得宝鼎的地方。这地方在山西汾水入黄河处的南面,汉邑有汾阴县,隔河与左冯翊夏阳县相对。夏阳县即司马谈故里。在汾阴临河东岸的水洼地方,特地堆筑起一条形如尾椎的地形,长四里,广二丈余,高十余丈,称脽丘。后土祠就建立在脽丘上,堆起五个圆土丘,称为坛,每一个坛用黄牛祭祀,祭祀礼毕,把黄牛埋起来。凡亲临祭祀之人,身着黄衣。按五德终始说,汉得土德,土为黄色,取以相应。

    在后土祠对岸的河西,汉武帝建立了行宫,即夏阳挟荔宫。汉武帝祭祀后土,然后到这里止息。元鼎四年首次举行祭把后土词典礼,十分隆重。司马谈、司马迁从行,荣归故里,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

    祠祭后土的第二年,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在甘泉宫祭祀太乙神。太乙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立泰峙坛也是司马谈与祠官宽舒制仪并主持祭祀。这典礼是祭祀上帝,比祠后土更隆重。太乙坛有三层,周围是五帝坛,各按方向排列。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的黄帝在西南方。祭把太乙仿照在雍地的郊祀礼仪,用一头白色的牛作祭品,再用一头鹿放在牛中间,还有一头猪又放在鹿中间。祭祀毕,祭肉被烧掉。祭日用公牛,祭月用公羊公猪。祭太乙的祝宰穿绣花紫色衣,祭五帝的祝宰各如其色,祭日赤色,祭月白色。

    祭日在冬至日。天将黎明之时,皇帝身着黄色衣,亲率祭祀百官来到祭坛。司仪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