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五、负薪塞河

五、负薪塞河

蚡以个人的私利,不顾人民死活,身为丞相,反对堵塞黄河缺口,还妄称"天道"以蛊惑汉武帝的治河决心。他的这一丑恶行径,暴露了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的贪婪与腐朽。司马迁秉笔直书,给予了无情的鞭挞。汉武帝封禅泰山,告成功于上帝,因此修冶黄河的工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武帝派九卿汲仁、光禄大夫郭昌,率领数万徒众修治瓠子口。塞河需要大量的柴薪和木桩。木桩短缺,汉武帝下令砍伐淇县境内的竹苑,以竹代替木桩。柴薪缺少,影响治河工程。元封二年夏四月,汉武帝祠祭泰山回京,亲率百官临赴瓠子口塞河工程现场,令扈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士卒,每人负一梱柴薪支援塞河工程。司马迁也背负一梱柴薪参加这一伟大的治河行列。汉武帝亲临黄河岸边,举行了祭河仪式,沉白马玉壁于河。为了激励治河将土与徒工,汉武帝作歌二首,令万众呼唱,史称《瓠子之歌》。其词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间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另一首歌词是: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歌声悠扬,慷慨悲凉,飘荡在黄河上空,千人万人的和声汇成了怒号长空的呼啸。治河工地,十余万大军,群情昂扬,山呼万岁,天子临河,激动人心。众志成城,一鼓作气,堵住了瓠子决口。塞河工程,一是堵塞河南决口,二是导河北行二渠使其宣泄。既防又宣,大功告成,在河堤上筑宫纪念,取名宣房宫。于是梁、楚之地,当今河南、皖北、苏北地区消除了水患,重新获得安宁。

    司马迁负薪塞河,其时三十七岁,正是盛壮之年,西汉也正当盛强之时,风华之年,当风华之世,而成功宏伟之业,其乐如何!负薪塞河,更加激发了司马迁的凌云壮志。第二年,即元封三年他就要继承父志作太史令了。宣房宫的丰碑将昭示着"太史公书"丰碑的成功,司马迁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把宣房功业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太史公自序》说:"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爱及宣房,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负薪塞河,千载难逢。司马迁躬逢其事,它给壮丽的青年时期打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