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八、贬官徐闻

八、贬官徐闻

汤显祖以清远道人为号得名于此,那是错了。汤显祖到达广州,写了两首诗,题为《广城》: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书题小雪后,人在广州回。不道雷阳信,真成寄落梅。

    一路而来,纪行绝句大都失于纤巧,有时接近白居易晚年诗的浅淡而韵味不足。倒是像《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那样的五古显出写实的特色。十月底绕道往游二百里外的罗浮山,相传浮山原是蓬莱的神山,经会稽浮海而来。友人祁衍曾和曾人蓓的夸张形容早就使他神往。这次约定南海知县崔子玉和东莞儒者翟从先同行,在号称道家第七洞天的朱明曜真馆过夜。次日,十一月初一日,冒微雨到冲虚观。观在玉女峰之下,相传是仙翁葛洪的草庵旧址。有苏轼题字:"稚川丹灶"。次日,在上帘泉蝴蝶洞避雨。崔子玉爽约,未到。在黄龙讲堂和青霞洞的湛公楼凭吊湛若水遗迹。湛(1466-1560)是山下增城人。他的哲学思想和王守仁齐名,称甘泉先生。初三,早起看日出,翟从先力不从心,半途而归。汤显祖由道士陪同,披荆断棘,走了二十多里鸟道,兴致勃勃地登上拔海一千二百公尺的最高峰飞云顶。上面石坛上设有香炉和水盂各一,供奉罗浮君。和天台山相似,罗浮不以景色著名,它是道教的名山。汤显祖在飞云岭上觉得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和山下不同,仿佛有一种神异之气。他在精神上感到极大的满足,回来乘兴写了一篇游罗浮山赋。

    十一月初七日,从广州舟行到香山番,即今澳门。此地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借已达四十年。当地群众称洋商为"番鬼"。他们使他想起善于识宝的波斯人。通晓中外语言的翻译称为"通事",他们也引起他的兴趣。他把这些新奇的印象写成诗篇,后来还把"番鬼"、"通事"写进传奇《牡丹亭》。他由香山经恩平到阳江。在亚热带的冬季,为避免陆行的溽暑,由阳江出海。水天一色,满帆的海风送他到了琼州海峡。也许是"风斜别岛洋"(《阳江避热入海,至涠州,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船过徐闻靠不了岸,只得随风漂流;也许又是他游兴勃发,乌槽船直到几百里外的涠州岛才停泊。岛上有珠池,养殖珍珠贝以供御用。有一次采珠,不幸淹死五十多人,采到珍珠只有八十两。以前对珍珠的成因不了解,把它看得很神秘。沉浸在岛上珠池的奇妙夜色里,饱尝了阔大无边的海上风光,他才回头来到徐闻县的任所。他在徐闻并不需要履行典史的职务,这只是表明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

    这种官员按照当时的制度叫添注。知县熊敏是江西新昌(今宜丰)人。事先有友人写信关照他。他对汤显祖很客气,给他单独住一所房子。当地青年士子仰慕他的名声,纷纷前来登门求救。在知县的帮助下,建立了贵生书院。他在《与汪云阳》信里说:"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以贵生名之。"他在离开之前写了两篇哲理性的短文《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说》,发挥老师罗汝芳的"赤子之知"。由于过多地纠缠于儒家经义,难以显出自己的独特意义。正如苏轼在海南岛一样,他愿意在自己的艰苦时刻,为祖国的边远地区传播文化。这是他创建贵生书院的宗旨。

    汤显祖在徐闻停留半年。他自己说秋去春来如同燕子一样,他在次年二三月间返回临川。他的《春归偶兴》诗是他心情的最好写照:越江初服映春丝,深院炉香隐几时。

    雨气夜薰青菌出,烟波晴浣白鸥知。

    逍遥正自投穷发,混沌何须与画眉。

    最好东陂事田作,农歌幽谷远相宜。

    颈联活用《庄子》,优闲自得,而联想超出常人意度之外,显得清新多姿。可惜诗情离不开书卷,读者范围未免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