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汤显祖评传 > 五、《问棘邮草》

五、《问棘邮草》

    汤显祖的第二个诗集名《雍藻》,今扶。汤氏各诗文集按照年代先后排列,序次分明。本集所收当是万历四年(1576)他在南京国子监(辟雍)游学时的作品(藻)。

    他的第三个诗集叫《问棘邮草》,由他的同乡学友谢廷谅编定,卷首有谢氏万历六年写的序文。问棘一词,见《列子》卷五《汤问》:"殷汤问于夏革"。原注:"夏棘字子棘,为汤大夫。革,《庄子》音棘。"这里用为作者姓氏的代称。谢廷谅序文说,这些作品都是寄给他看的,所以名为邮草。国内(大陆)所见二卷本收赋3 首,五七言诗142 首,赞7 首,都是万历五至八年(1577-1580)的作品。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十卷本反而比大陆的二卷本少收赞七首,其它赋和诗又有序次不同,个别文字出入可以互校。可能两者都不是原本。汤显祖在二十岁前后开始熟读梁萧统编集的《文选》。《文选》是从《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一部辞赋诗文选集。不收儒家经典和诸子等非文学作品。据说整部书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他特别爱好六朝的抒情篇章。由科举用的八股文转到辞赋家心目中所指的文学,由道学家口中的心和性转到世俗的感情,这是汤显祖作为文学作家跨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文选》对他影响好的一面。当然,《文选》也有助于八股文的精进,但是一般举子都急于求成,顾不上在它上面多费心血。《文选》对它的消极影响,一是习惯于骈骊辞藻的堆砌,二是爱用奇字难词,而使作品艰涩。试各举一例如下。从军行送边将千城连虎落,万里戍渔阳。早破黑山贼,兼降由水羌。天王赐弓剑,地主给衣粮。代郡羽书急,秦城刁斗长。身为前部将,出遇左贤王。汉月轮高阙,胡沙吹战场。军分辽水上,虏哭阴山旁。归辞上柱印,还调中妇妆。何如出下策,所杀但相当。

    徐渭评论说:"通篇都佳,愈看愈妙"。对仗工整,而字句流利,所谓"看时容易成却难",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渔阳"、"黑山"、"白水"、"代郡"、"秦"、"汉"、"左贤王"、"辽水"、"高阙"、"阴山"等原有特定意义的人名、地名都成为无所确指的代词,整首作品失去它的时代性。可说是赝品,不是创作。话又得说回来,偶句是作曲填词最常用的修辞形式之一。汤显祖精于此道,和他戏曲创作的杰出成就分不开。这是《文选》编者及其后世成千上万读者所不能想象的,然而却是事实。

    马当骤暑晚步田家招摇承巽隅,畏日纤衢轸。织女向昏中,箕风自南引。乘舶逗堆崎,振履寻虚化。逶迤玩时物,聊用慰羁裙。木䴕响空林,竹鹠窜深筍。田池沸卜蛙,芜塍出丘蚓。篱菽问雕胡,陵苔半蒸菌。共言江水肥,稻麦连区畛。归去南山下,相将治锄蜃。但令生事存,未恨声华陨。

    "木"以下三对句,抒写五月傍晚的江南田野景色,使人有如亲历其境的逼真之感,但"篱菽"、"陵苔"、"芜膛"等虽非僻字,却很少有人这样组词。徐渭对《问棘邮草》击节称赏,但对它的缺点并不宽容。他指斥《感士不遇赋》说:"有古字无今字、有古语无今语时,却是如此。使汤君自注,如《事类赋》,将不得不以今字易却古字,以今语易却古语矣。此似汤君自为四夷语,又自为译字生也。今译字生在四夷馆中何贵哉!亦庸人习之,亦能优为之耳。"这个缺点在诗中,不如在他的赋中严重。平心而论,如果一一以今字代替古字,弊病固然可以避免,与此同时原来的风采恐怕也会因而减色。力避陈言,不求圆熟。在艺术上有它的可取之处。像这样一类诗可说是后来竟陵派的先声。汤显祖后来在戏曲创作中出现的少数艰深晦涩的语句可以远溯到这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