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王韬评传 > 一、甫里诗书之家

一、甫里诗书之家

    中之地,山清水秀。碧绿的田野、银带般的小河、千姿百态的青石桥、阳光下的谷仓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美丽的图画。古镇甫里(现名角直镇)就座落在这一图画之中。甫里不仅地杰,而且人灵。它是历史上文人荟萃之地。自唐以降,陆龟蒙、皮日休、罗隐、苏东坡、赵孟頫、高启、刘基、归有光、吴梅村等著名文人词客都曾在这里生活或隐居过。公元1828 年11 月10 日(道光八年十月初四日),王韬也在这里诞生。此时他的名字叫王利宾,字兰卿。当王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侯,吴中大地上的画卷虽然还是那样恬美,甫里虽然依旧是人间天堂的升平景象,但是远方已经隐隐约约传来西方炮舰的隆隆机声,一只硕大而无形的魔掌正向吴中大地横扫过来,恬静而美丽的画卷处在微微的震颤之中。

    这一切,王韬的父辈们毫无察觉。当他的父母亲把他包在襁褓里,满心欢喜地注视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的时侯,他们想到的是儿子金榜题名、高官厚爵和家族中衰局面的复振。

    王氏家族是一个日趋没落的家族,他的祖上在明代原为"官宦之家",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使这个世家大族急剧地瓦解衰落。清兵南下之后,王家惨遭兵焚之祸,几乎阖门遇难,始祖王必宪时在垂髫之年,得免于难,避居昆山。自此至晋侯、治孙、载飏,居昆山凡四世,读书习儒业,有声库序问,其中载飏尤为士林所推重,品行端正,学问渊博,曾开馆授徒。载飏去世过早,遗子科进尚幼,"戚串中有觊觎者,乃迁甫里"。①科进即王韬祖父,字敬斋。他是一个子贡式读书兼行商的人物,在他那一辈,王家确是风光阔气了一阵,他读书知礼且富有家财,因好行善举,热心赈贫而被乡里称为"善人"。王韬父亲王昌桂,字肯堂,"著籍学官,邃于经学,九岁尽十三经,背诵如流,有神童之誉"。①由于王韬祖父在世时的乐善好施,捐资散财,王家至王昌桂一辈家境复告衰落。为衣食计,王昌桂不得不于家乡开设学塾以教授生徒。这分散了他的精力,使他终生在科举道路上一无所获。

    自王韬始祖必宪至王韬略经历二百四十余年,七代共得男子十五人,其中五代为一线单传,人丁极稀。王韬一辈虽为兄弟姐妹六人,但三个哥哥都在刚刚出生十日间"以痘疾早殇"。王韬的弟弟王利贞(字叔亨,号谘卿)也因从小受家庭溺爱,缺乏体魄锻炼,复因"涂饰绮靡",吸烟成瘾,二十七岁便早早谢世。②王韬的姐姐王瑛长王韬三岁,嫁于吴淤江边吴村周氏,亦无男儿。王家的"衰宗"局面颇使成年以后的王韬感觉到"无后不孝"的心理压力。③在成年之前对王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朱氏和父亲王昌桂。朱氏为苏州城外陈墓镇人,也是读书人家出身,能诗会赋,知书识礼,尤善课子。王韬四五岁时,朱氏即启蒙教读,为之剖析字义,讲授诗词,"夏夜纳凉,率为述古人节烈事"。王韬与母亲朝夕相处,"**岁即通说部"。④王韬后来①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清光绪九年香港排印本)。①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② 王韬:《蘅华馆诗录》,卷三,"哭舍弟谘卿"(清光绪六年(1880 年)《弢园丛书》本)。③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④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喜欢搜集和创作怪异讽世小说,即种因如此。王昌桂为旧式乡村饱学之士。他自己没中过科举功名,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实现他的梦寐以求的理想,以光宗耀祖,重振家道。因此,他除了设馆授徒外,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培养教育儿子上。他期望高,耐心也大,课子严厉,日夜不辍,除八股帖括外,从诸子百家到汉赋唐诗、历代史册,无所不教。无论他在甫里还是外出设塾授课,他都把王韬带在身边精心教诲。这些加上王韬本人"少时好学,资赋颖敏,迎异凡儿,读书数行俱下,一展卷即终生不忘",①使王韬学业大进。王韬后来的诗词、小说、文章、函犊写得典雅而质朴,用典恰到好处,与他父亲此一时期对他的家教甚有关系。王韬自已回忆说:"少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