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凡尔纳传 > 第五章 大学时代

第五章 大学时代

。这位骑士允诺,他下次去圣日耳曼城,将与他一同前往。

    大仲马从来不长时间逗留巴黎。他乘自家的豪华游轮去阿尔巴尼亚搞一次大肆张扬的旅行之后,就蛰居在圣日耳曼城的“基度山”城堡里面。二三十年代,大仲马创作“作坊”向法兰西和读者界抛撒了大量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正剧、悲剧、喜剧、滑稽剧、杂剧、游记、记事体文学等等作品,仅长篇小说就多达500多部之多……在这位文学奇才的手下,作品的倾盆大雨变成了黄金雨。他善于敛财,又会挥金如土。他想出一个怪招儿,兴建一座只许上演他的剧本的历史和抒情剧院。排演是出奇豪侈,无比靡奢。可是1848年革命使历史和抒情剧院倒闭了。

    目前,大仲马一面修身养性,一面在他那神奇的宫阙里宴请千百位各路宾客。

    哥特式的塔楼从环绕城堡的参天古榆树中脱颖而出,首先给予人以神秘浪漫的印象。现实环境比起儒勒所想像的更具有幻想色彩。每向前走出一步,都展现出一个新的境界,一幢幢新奇特的建筑迎面扑来……每一座门边,都肃立一位缠着红头布的阿拉伯仆人。

    主楼四周边是一座奇妙无比的大花园,人工瀑布奔腾喧闹,玲珑剔透的湖泊闪闪发光,人工岛屿星罗棋布,点缀其间。其中一座大岛上高耸巨石砌成的八角形的主楼,即“基度山”城堡,亦即大仲马的工作室。楼房的每块巨石上都刻着仲马的书名或剧本名字。本楼惟一入口处的拱形门上额用拉丁文刻着“狗洞”二字。

    在这些酷似“一千零一夜”的琼楼玉宇中间,永远流溢着节日的气氛,永远宾客盈门,迎来送往,杯觥交错;有人留住朝夕,有人小住旬间,或流连经月。主人对登门造访者,一律殷勤周到,彬彬有礼,尽管主人不仅记不住客人的尊姓大名,而且连其容颜也认不清。大仲马的酒窖似乎是无底的,午宴刚刚吃罢,不觉间晚餐时刻到来。入夜,花园又燃起孟加拉篝火,摇曳不定的火光照耀剧院大厅,每晚都上演仲马父子的剧作。

    这样的宴席不散的狂欢,自有其内幕。神秘的“基度山”城堡是仲马的招牌,为的树立他的崇高威望,并且可以蒙蔽出版商。大仲马老早就同他的“助手们”一起编剧本写小说。仲马出计划,最后把写好的小说修改一遍。出版商对于这样的内幕略有所闻,从来不接受由缮写员誊写的手稿。于是,城堡又多了笔迹与仲马毫无二致的缮写员若干名。

    然而,从1848年春起,当革命和政治吸引了巴黎人乃至法国人的注意力,人们更关注现实问题的时候,大仲马小说一落千丈。不过,主人的镇定自若,他的创作“作坊”仍在日夜紧张工作,人们很难看出这座闻名世界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坊”正濒临倒闭的前夕;大仲马发疯似地抓钱,也无法偿还百万法郎的债务。

    儒勒与大仲马初次会见,没有像与维克多·雨果会见那种爽然若失的感觉。他觉得雨果过于气宇深稳和澹雅和平。而大仲马的外貌,也可证明他是与众不同的人。

    大仲马是个彪形大汉,长着一头黑人的卷曲浓发(据说他的祖母是个混血儿),一张河马式大脸盘,脸上有一双明亮、机警和狡黠的小眼睛,很有魅力。那一张大脸盘使人联想起满月时月亮表面的斑斑点点。他那微沙哑的说话声,像水量充沛但不急湍的瀑布声响。同时,儒勒还发现,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与其说华丽端庄,不如说纯朴敦厚。但这位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奇人有一个了不起的特点,那就不管谈论什么,他都能驾驭谈话对手,并有完全左右话题的才干。

    “这位来自南特城的青年诗人”(手相术家就是这么介绍的),颇得城堡主人的赏识。说不定这位年轻的客人是一位早年英发、才气甚高但还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大仲马正在这些青年才子中间大肆网罗、招募他的“作坊”成员。这时,恰好他最有天才的助手,奥古斯特·马凯刚刚与他分手。据说,仲马的传世之作《基度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均出自马凯的手笔……

    大仲马以殷勤好客的态度,诚请儒勒·凡尔纳坐在自己的右首,并把他介绍给所有客人,相识的和不相识的,同时低声向他吐露了他的创作计划,主人执礼甚恭,特地请他到自己的专用“庖厨”共同进餐。

    这是一间不同凡响的厨房,颇像烹饪之神的圣殿。主人腰系白围裙,头戴高高的无檐白帽,立在大厅中央一张宽大的橡木桌边忙碌。

    别看大仲马作品中的人物,放荡不羁,言行奇觚,而作者本人则谨言慎行、举止有度。仲马不吸烟、不饮酒,咖啡也不喝,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文学事业上了。据说,他珍视名厨的荣誉胜过珍视作家的声望。仲马以虔诚的态度,按照他自己的配方,作出众多花样翻新的美味食品,滋滋冒油的煎蛋、色香俱备的蛋黄酱以及东方人的珍馔佳肴,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美味令他胃口“头晕目眩”。

    儒勒·凡尔纳在“基度山”城堡逗留数日,好不容易才告别殷勤周详,锐意延揽的主人。在此小住几日,儒勒结识了许多名人骚士,其中包括小仲马。①

    ①小仲马(1824-1895),大仲马之子,《茶花女》的作者。

    1849年2月17日,大仲马的历史和抒情剧院重新排演《青年火枪手》,主人特请儒勒·凡尔纳到他个人包厢看戏。这一年冬天,儒勒多次来到圣日耳曼城这座剧院。和并排看戏的人,有诗人戈蒂埃、文艺批评家儒勒·燕南②和当时最出风头的记者儒拉根。小仲马还给他指点池座中名人雅士,有政治家、作家、批评家、演员和其他各界名流。儒勒·凡尔纳觉得自己已是真正的巴黎人,并已跻身于作家之林了。

    ②儒勒·燕南(1804-1874),法国著名批评家,小说家。

    不久,儒勒·凡尔纳终于通过最后考试,取得学士学位。他前程已成定局。他不必再做外省律师的助手,可以返回南特成为皮埃尔·凡尔纳先生的同僚了。儒勒的祖父安托万是律师,父亲皮埃尔也是律师,还有他的曾祖父也是公证律师和法院书记。说凡尔纳家族是律师世家,是名副其实的。然而,要想当律师就必须离开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