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凡尔纳传 > 第四章 初到巴黎

第四章 初到巴黎

勒·凡尔纳此次进京,一要听完法律各科课程,二必须通过初试。故此,巴黎此行没有足够时间参观名胜古迹和浏览市容。在他的记忆中,只有塔形的尖顶、高低不一、栉比鳞次的房屋、带有各图案花纹的栅栏……朦胧的、不连贯的印象。

    年轻的幻想家严守家训、父令必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来巴黎住父亲的姐姐家,尽管他十分不愿意。儒勒的姑姑是一位古板的旧式老太太,住在古老的宅邸里。儒勒致父母的信中说,“这幢住宅里,是没有空气也没有声音的枯井,简直没办法住人。”他每天早早起床,急忙吃过早点,便匆匆赶到塞纳河左岸拉丁区,一直很晚很晚才回到下榻处。

    在夜朦胧、月朦胧的寅夜里,古老的唐贝大厦这个庞然大物从雾霭中突然出现在迟归的夜行人眼前,不由使他置身于历史河流之中;如同在回到三百年以前……

    儒勒·凡尔纳告别巴黎前,在皇家广场流连忘返。他正在瞻仰他心中的“圣人”雨果的宅邸。

    沉睡的四壁、紧闭的百叶窗、广场悄然无声的古老住宅……这儿是巴黎

    古都的心脏,在这里曾住过许多名人骚士,如黎胥留、高乃依等等。在儒勒看来,这个既往的朝代,依旧那么生机勃勃,那么声威煊赫,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王朝已临末日……①

    ①见安德列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整个夏天,儒勒是在普罗万省他姑姑的身边度过的,也是他顺利通过初试后的休假期。秋天,他必须勤奋攻读,准备迎接冬季大考。1848年2月(一说是7月),又顺利通过第二次考试。

    1848年2月,不断有消息传到南特城。据说首都大街上筑起街垒,国王路易·菲力普②出逃英国,由一位叫拉马丁③的人组成的临时政府接管了政权。

    ②路易·菲力普(1773—1850)法国国王,1830—1848年亲政。

    ③拉马丁(1790—1869)法国诗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法国宣布为共和国。

    像当时的所有热血青年一样,由于他们不满王朝**制度,积极注意事态发展。他阅读巴黎的报纸,倾听巴黎来客的讲述,并上街发传单,积极拥护共和国。儒勒的共和思想也许从这时开始,经多年孕育之后,终于在1888年,他本人以共和党的身份被选为亚眠市议会的议员。

    1848年11月10日傍晚,儒勒·凡尔纳和他的同窗好友艾德华·博纳米,同车离开南特。马车驶离格拉斯广场,儒勒最后回眸望一望广场喷泉,还有象征南特城的大理石塑像以及象征注入卢瓦河的13条支流的13座铜像……次日清晨到达图尔,刚刚赶上开往巴黎的第一班火车。他们再次去巴黎,继续完成法律学学业。

    1848年11月12日,共和国临时政府准备在协和广场宣布新宪法。路易·拿破仑担任第二共和国总统。庆典极为隆重。

    儒勒·凡尔纳和艾德华·博纳米二人到达巴黎已是11月12日夜晚。协和广场业已燃尽了最后一批燃火,凛冽的寒风撕扯湿漉漉的旗帜,又粘又湿的大片雪花,飘洒不停。广场周围的大街小巷塞满乌鸦鸦一片片的士兵列队,又冷又湿偎缩着身子的市民的……这一切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一种好像庄严殡葬之后的苍凉惨淡印象。

    年轻的儒勒到达巴黎之后,匆匆阅读有关大革命的报刊,了解整个革命进程,因为在南特只能了解零碎的事实真相。

    1848年2月22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涌向街头,傍晚,工人区自发地筑起街垒。2月23日,圣安东区,皇家士兵的排枪宣告了法国君主制度的覆灭。

    国王仓皇出逃英国,民众拥进王宫,工人们抢坐皇位宝座。有人在宝座写上:“巴黎民众向全欧洲宣布:自由、平等、博爱。1848年2月24日。”

    自由、平等、博爱!在儒勒·凡尔纳看来,这几个词具有神奇力量!

    但是,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为什么起义人民又遭到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残酷镇压呢?这中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年轻的儒勒并不明白。当协和广场火炬通明,燃火升起的时候,共和国资产阶级巨子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巴黎平民百姓怎能忘记流洒在巴黎街头的鲜血呢?还有那横尸通衢的难友!

    19世纪40年代,许多类似儒勒·凡尔纳这样年轻天真的自由主义者,原以为他们的理想能在1848年实现,但血淋淋的事实,使他们理想破灭了。一个新的共和国诞生了,可是诞生在巴黎平民百姓的血泊之中。年轻的儒勒知道了这一切,但他无法理解。革命、共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振奋人心的词汇,在他看来,既包罗万象又空泛无物,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