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凡尔纳传 > 第一章 祖籍考略

第一章 祖籍考略

布列塔尼的博约莱斯地区。据证实,路易十五②时代,凡尔纳家族一个成员来到巴黎,他的名字叫弗勒里·凡尔纳,即儒勒·凡尔纳的曾祖父。

    ①高卢,古代区划,包括当今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的一部分以及意大利北部。

    ②路易十五(1715—1775)法国国王,1743年亲政。

    弗勒里·凡尔纳娶蒂西埃为妻,生一子取名安托万·凡尔纳。安托万·凡尔纳任“公证顾问之职的议会律师,巴黎审理间接税案件的法国最高法院的书记”。安托万·凡尔纳的儿子加布里埃尔·凡尔纳被任命为“普罗万省的代理推事”,共和3年雾月③娶了马尔泰—阿代拉·德·普雷沃为妻。

    ③雾月,法国共和历法,从1792年9月22日算起,共和雾月为1794年10月22日至11月20日。

    加布里埃尔·凡尔纳于1846年逝世,享年81岁,留下四个子女,即马蒂—安托瓦尔特、奥古斯蒂娜—阿利梅、皮埃尔—加布里埃尔和阿尔芳斯妮—罗萨莉。马蒂嫁给保尔·加塞,他是巴黎的历史和文学教授。他们生一子,叫亨利·加塞,即儒勒·凡尔纳的表兄,是一名数学教授。儒勒的其他二位姑姑,终身未嫁。

    皮埃尔·凡尔纳,即儒勒·凡尔纳的生父,1798年3月5日生于普罗万省,后来到巴黎攻读法律,住在他祖父安托万·凡尔纳家。1825年,皮埃尔在巴黎正式登记,取得律师资格。1826年由在南特任海军军需官的堂叔亚历山大·凡尔纳推荐,到南特接任律师和诉讼代理人之职。律师事务所在让·巴尔特河滨街2号。不久,皮埃尔爱上一位南特姑娘,即住在维多岛上的会计主任让—伊萨克—奥古拉丁·阿洛特·德—拉·菲伊和索菲—阿代拉伊德—玛丽·米利安娜·拉佩里埃尔夫妇的闺秀。律师求婚大获成功,婚礼于1827年2月19日举行。是年皮埃尔28岁,索菲26岁(1800年11月25日生)。

    母系家族可以远溯到1462年。那一年,苏格兰人阿洛特随路易十一的苏格兰卫队进驻法国,为国王效忠。后来,由于功勋卓著,国王授以爵位,成为贵族。以后,秉续后代,逐步成为望族,其中一支为南特富豪。儒勒生母索菲的祖父乔治·德·拉·菲伊是一位将军;父亲让—奥古拉丁的膝下有四位千金,即利兹、帕尔米尔、卡罗琳和索菲。

    凡尔纳家族信仰天主教,本来比较保守,加上可称得上律师、诉讼代理人和法院书记的世家,因而保守、古板、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倒可以说是家族的传统。同时又由于职业习惯,又养成严肃认真、慎审和准确的作风,以及培养成坚忍不拔和公正不阿的性格。

    母系家族具有苏格兰人那种豪放,不安现状以及反抗英国的不平等待遇,争取自主意识,后来定居法国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后代对异国他乡憧憬和向往、以海洋为生的人们特有的倔强、固执、任性、敏捷、机智和执着品格。

    父系和母系,特别是父亲和母亲的这种各不相同的甚至有些相悖的品格,不能不在即将要出生的伟大的科学幻想小说家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痕迹。儒勒·凡尔纳的父亲和母亲:皮埃尔·凡尔纳和索菲·菲伊结婚之后,便寄居岳父家。

    1828年2月8日,在南特城的维多岛上奥利维埃·德·克利松街4号宅邸,未来的伟大幻想家、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者、小说家和剧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诞生了。如今,此宅高悬刻着“小说家、发现现代事物的先驱”铜匾,向人们招手,这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出生地。

    律师职业在凡尔纳家族已三代相传,夸张一点说律师在凡尔纳家族是世袭的。从儒勒·凡尔纳出生之日起,其父皮埃尔·凡尔纳对其子尤其是长子必然承袭他的职业做律师一事,没有任何怀疑和动摇。按照父亲的设计,儒勒要在南特读小学、上中学,然后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见习,再去巴黎学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因此,当儒勒蹒跚学步的时候,就经常带他到设在让·巴特尔街的律师事务所去,以便影响、熏陶他。皮埃尔·凡尔纳先生保留下来的信札中,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反复说教,都集中在做律师这一职业之上。直到晚年,儿子作为小说家业已闻名于世,父亲始终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律师职业是最体面的职业。

    1875年,儒勒·凡尔纳收到一位叫奥里舍维奇的先生从波兰发来的信。这位先生与儒勒·凡尔纳称兄道弟,并说未能谋面已达三十有六载,甚为想念等等。儒勒·凡尔纳视之为笑话,一笑置之,未予理睬。不久,此人又来函一纸,并附有波兰某报记者的证实材料:

    “先生,有关您的一切我全了解。您是一个波兰犹太人,出生在普罗茨克城。您的本名奥里舍维奇,意思是赤杨。您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法国名字——凡尔纳(Verne),这是一个古老的法文单词,意思也是赤杨。您为了和波兰公主克里扎夫斯卡结婚,于1861年在罗马的耶稣面前公开放弃了希伯来教,改变信仰。在您接受塞曼科主教大人的教理宣讲之后,波兰一个复古教派的教会神甫承认了您的叛教誓言。因为您跟克里扎夫斯卡公主的婚约被解除,梵蒂冈在法国政府内政部为您安排了一个职位。您完全法国化了,并且成了大作家。您总是小心谨慎地隐瞒着您的真实身份。”①

    ①详见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年19—30页。

    儒勒·凡尔纳读罢,大吃一惊。出于恶作剧,他纠正这位记者的几种说法,指出那位公主不叫克里扎夫斯卡,而叫克拉肖维奇,曾与他私奔,后来两个人吵了架,她在莱蒙湖②投水自杀了,并嘱咐记者要严守秘密。结果,弄巧成拙,不久这个玩笑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个“故事”又让记者风光一番,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此后25年间,众多报纸多次转载。儒勒·凡尔纳逝世之后,有一个叫斯莫利科夫斯基的波兰神甫写了一篇关于儒勒·凡尔纳是波兰犹太人的文章 ,刊在一家报纸上。彼得堡《公民报》也肯定了此种说法。同年,法国《闪电报》著文予以驳斥,但并未消除影响。1924年,《激进报》发表了南特教区和普罗万教区的教会记事摘录,也无济于事。次年,巴黎报纸仍提出疑问。

    ②在瑞士的苏黎世城。

    直到1928年,儒勒·凡尔纳诞生百年之际,这个荒谬的故事又绘声绘色地刊登在《意大利日报》上(1928年4月10日和4月14日)。意大利有一位叫埃尔蒙多·马居西教授着手调查此原委。有一位叫皮埃尔·塞曼科的神父提供一份有力的根据。塞曼科神父是波兰人,与波兰教友保持着广泛联系。其中有一名叫奥利舍维奇的男子,放弃了希伯来教,到法国侨居,取名朱利安·德·凡尔纳。1905年首先发难证明儒勒·凡尔纳确实是波兰犹太人的那位波兰神甫,自知理亏,张冠李戴,1928年公开承认意大利的马居西教授的调查属实。从此,有关儒勒·凡尔纳出身的谣言沸沸扬扬达半个世纪之久才不攻自破,烟消云散。①

    ①详见彼得·科斯特写《凡尔纳传》,徐中元等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155—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