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艾森豪维尔传 > 第十二章 剑拔弩张 驴象争锋

第十二章 剑拔弩张 驴象争锋

受礼物之事,于是要制止这件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可能。民主党借题发挥,大肆攻击共和党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切尔要求要么从候选人名单上勾掉尼克松,要么在**的问题上闭上他的嘴。

    共和党人真正开始地惊慌了。艾森豪威尔的朋友们一致劝告他立即抛弃尼克松——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心目中英雄的声誉被一个小小的尼克松所玷污,尼克松已使艾森豪威尔处于尴尬境地。

    艾森豪威尔专车上的竞选成员就此事专门举行了一次投票,结果是40比2的票数同意放弃尼克松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他们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他不立即放弃尼克松的话,他的进军就注定要失败。

    艾森豪威尔,这位政治上的新手,立即认识到形势已是危急万分。不过,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尼克松被迫辞退,那我们才不可能取胜”。他是意识到这一重要事实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认为这一次危机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一生中经历的危机够多的了。

    艾森豪威尔不太了解尼克松,他们两人的见面总共不过10次,而单独接触仅有一次。在会面中,他们讨论的全是有关安排演讲等竞选方面的事情。他们从未在政治上、哲理上讨论过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从未在一起打过牌,吃过饭,或喝过酒。尼克松刚刚39岁,年轻得可以做艾森豪威尔的儿子。

    此时此刻,艾森豪威尔显示出他耐心与公正的优点。他最喜欢的格言之一是“不要匆匆忙忙地犯错误”。他认为,不尊重尼克松的意见而简单地抛弃他是不公平的。

    艾森豪威尔发表了一篇公开声明,为尼克松进行辩护。他说:“长期以来,我一直钦佩和赞赏尼克松参议员忠于美国的决心。最近发生了攻击他有不道德行为的事,我相信尼克松是诚实的。我深信他会原原本本地将全部事实公布在美国人民的面前。我无法匆忙作出结论,认为我任何的竞选伙伴品质不好。”

    在他的专车上,艾森豪威尔也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宣称:“我不管你们是不是40比2反对尼克松,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焦急。如果我们自己不像猎狗的牙齿一般洁白,那我们这次进军反对在华盛顿所出现的事情又有什么用处呢?”

    总之,艾森豪威尔让尼克松自己决定。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募集了资金,让尼克松在电视上发表演说。尼克松详细地罗列自己的经济状况,说明他把这笔基金用于合法的政治活动。最后他说:“要当总统和副总统的人必须得到全体人民的信任。”

    广大的电视观众被尼克松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所感动。当演说广播完时,艾森豪威尔出来见克利夫兰的观众。观众们热情地高呼:“我们要迪克(尼克松)!我们要迪克!”

    艾森豪威尔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当群众终于平静下来时,艾森豪威尔含着热泪说:“我喜欢勇敢。今晚我看到了勇敢的榜样。当我投入战斗时,我宁可有一名勇敢而诚实的人站在我一边,而不要满满一车皮的骑墙派。”

    艾森豪威尔在这次危机中是无可争辩的指挥者。别人惊慌时他镇定自如;他顶住了来自共和党左、右翼两方要求抛弃尼克松的压力;他牢牢地掌握着最后的决定权。

    一场风暴终于平息了。

    3. 入主白宫

    艾森豪威尔竞选的**,于10月24日在底特律城到来。

    当天,艾森豪威尔宣布,在他当选之后,他将立即“抛弃政治分歧,集中精力于结束朝鲜战争,……这件工作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只有这样,我才能学会如何最好地在和平事业方面为美国人民服务。我一定要到朝鲜去”。

    这是在大选前不到两个星期所作的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它确实保证了这次选举的结果。对这一声明,反应极为热烈。国家头号英雄、最伟大的战士和最富经济头脑的政治家,允诺要亲自过问国家头号问题,这使人放心,使人振奋,这正是人民所想听到的。此后,艾森豪威尔在各种民意测验中的选票始终轻松地一路领先。

    若想弄明白美国式竞选,就得先了解一下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每隔4年进行一次。按照美国宪法,凡年满35岁生来就是美国公民的人都可竞选总统。不过实际上总统候选人往往是从在任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州长、军队要员等担任过这些职务的知名人物中产生出来的,且都分属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如这次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是艾森豪威尔,民主党是史蒂文森。无党派人士也可参加角逐,但要有全国50万人的签名支持,没有足够的财力是不行的。

    美国共和党被认为是由商人、医生一类专业人员及富裕的郊区居民等有钱人组成的政党。它思想比较保守,重视家庭,主张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上信奉“养鸡生蛋”政策,不赞成对中产阶级和富人增加税收。

    民主党则是一个由工人、少数民族、黑人、人权组织、起诉律师、大学教师和作家等较穷阶层人士组成的政党,其自由派色彩较浓。由于该党主张增加税收和增加福利,经共和党渲染描绘,使该党在选民心目中有“劫富济贫”、专门用纳税人的钱来养活穷人和懒汉的形象,因此,美国纳税人对它一直无好感。

    总统选举大致按如下顺序进行:

    先是通过预选确定各党总统候选人。预选从2月份开始在各州进行,通常起始于新罕布什尔,终止于加利福尼亚。届时各党会有多人出来竞争。如这次共和党就有艾森豪威尔和塔夫脱。一番角逐之后,各党推选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

    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确定之后,各州政党还要推举出一批本州的选举人。按美国的宪法,各州的选举人数等于该州在国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的总和。美国国会的参议员按每州两名分配,但众议员则按该州居民人数分配。因此各州的众议员是不等的,各州的选举人数也因而各不相等,少的只有3个,多的可超过50个。

    一般来说,11月第一个星期二是选举日(这次是11月4日)。选民们在选票上画上他们所要选举的总统或副总统。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星期一,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获胜的选举人在各自的州议会大厦聚集,正式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大选至此结束。由于各党推举的各州选举人都宣誓支持本党候选人,所以实际上11月4日选民投票后,就可得知最后的选举结果。12月份的选举只是完成大选的最后一道顺序。

    1952年11月4日,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他们的新总统在这一天产生。人们在兴奋地猜测着:即将产生的新总统,会是天天见面的哪副面孔呢?

    当艾森豪威尔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纽约时,已经是4日凌晨3点多了。艾森豪威尔没有休息,一下飞机就嘶哑着嗓子,对在寒风中久候多时的选民说:“我今天只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让民主党再干四年,你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呢,还是更坏?”短短一句问话,让纽约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们思索再三。

    在这个初冬的清晨里,薄雾刚刚散去,新鲜和煦的阳光洒满了纽约城。

    早晨7点,颇具实力的候选人之一——共和党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准时出现在选民面前,开始了总统竞选活动的最后一天的冲刺。焕然一新的投票场地上已聚集了成千上万支持艾森豪威尔的人群,他们手里挥舞着红白相间的美国国旗和共和党的竞选标志,热情的口号声中,数以万计的“将军—总统”、“我们选择变革”的巨幅标语在清晨料峭的寒风里轻轻飘扬。

    健壮的艾森豪威尔出现在主席台上。他满面春风,挥起他的大手向热情的群众致意。他已经在竞选的跑道上跑了许多圈了,却丝毫未显得疲惫,他沉着而富有魅力的微笑给人一种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自信。

    紧紧跟在他旁边的,是他娇小的爱妻——玛咪·艾森豪威尔。她今天刻意修饰了一番,浅黄的长发略向内微微卷着,比平常更加美丽动人。

    初冬的空气中已泛着冷意,但纽约的人民热情不减,各投票站已排起了长龙,静静地等候着行使他们神圣的权利——为他们热爱的总统候选人投上一票。当29个小时未合眼的艾森豪威尔夫妇出现在投票点时,人群沸腾起来。艾森豪威尔兴奋地说:“我的嗓子差不多都喊哑了。如果你们今天为我说话,我将为你们说4年。”

    11月4日午夜11点20分,艾森豪威尔夫妇终于接到了准确的消息:共和党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以55%的选票,击败了民主党人史蒂文森。艾森豪威尔夫妇来到了共和党为他们举行的庆祝集会上。艾森豪威尔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连声向众人表示感谢之后,嘶哑地说:

    “今晚,我接受你们交给我的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国家的领袖职责。”

    全场欢声雷动。接着,艾森豪威尔把目光转向了站在一旁的夫人玛咪身上,大声地说:

    “今晚,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没有她,今晚就不会有如此的场面,我就不会站在这里。”

    玛咪紧紧地拥抱着丈夫,已是热泪盈眶。一时间,雪亮的镁光灯四起。

    玛咪动情地依偎在丈夫怀里,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多年的夙愿,今天终得以实现。至此,艾森豪威尔夫妇尽心尽力进行的总统竞选宣告落下帷幕,艾森豪威尔将于1953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入主白宫。

    是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