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贝多芬传 > 第六章 朋友的交情与女友的恋情

第六章 朋友的交情与女友的恋情

多芬的注意了!他说你和你的演奏使他感到高兴!”

    阿蒙达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匆匆赶到贝多芬的住处,立刻请求贝多芬与自己一同演奏。过了几小时,阿蒙达回家去,贝多芬又一直陪送他回家。而在阿蒙达的家,音乐又再度响了起来。末了,贝多芬打算回家时,又对阿蒙达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到我那儿去吗?”阿蒙达答应了。两人一直在贝多芬住所呆到傍晚。贝多芬再次将阿蒙达送回家。他俩就时常像这样相聚,并时不时地互相访问。以至于朋友们在街上或某个场所只见到他们之中的一个人时,便会有人问:“哎呀,另一个人在哪儿呢?”

    他们相互信任对方,彼此倾吐衷心之言;对于贝多芬而言,很少有人能赢得他的这份友情。一年之后,卡尔·阿蒙达离开了维也纳,回到了他的故乡——巴尔底海岸的考尔兰特。

    魏什尔·克伦福尔兹曾一度是海顿的学生,他教给了贝多芬许多小提琴方面的学识。贝多芬很想在这种乐器的演奏上掌握更多的东西,但他却并没有精通。

    阿蒙达也讲过一些劝说贝多芬来拉小提琴的话,谈来谈去,两人一阵哈哈大笑而不了了之。

    当然不能忘记休本柴和他的老搭档里区诺斯基的四重奏。辛德勒告诉大家,音乐家法拉特罗斯基、约翰·威尔士·斯特舒、卡尔·史高尔都教过贝多芬,让他研习簧箫、铜号和笛子的结构、特色以及乐谱的书写方法。如此一来,贝多芬就将他在波恩所学到知识更进一步地完整起来。

    贝多芬与低音提琴家特拉格莱蒂也有过多次交往。特拉格莱蒂在他面前演奏了一两个曲子。听完之后,贝多芬狂喜得将演奏者和他的乐器一起拥抱了起来。从那以后,贝多芬对低音提琴的演奏部分也就谱写得更生动了。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第一年中,因为没有得到女性的崇拜而深感不满。

    “贝多芬随时准备接受任何一个女性对自己表示的崇敬,”兰兹写道:“有一次,我与他谈及征服一个漂亮女人的事,他认为可以维特一段很长的时间,而结果呢,却只有7个月。”

    他宁可没有一个听众,但却不愿意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只肯为他付出一半的爱。他常用缓和的慢板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绪。贝多芬的感情比他的心愿要清晰得多。他不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导师,因为他常对自己的学生漠不关心,厌恶有人来打扰他的音乐思绪,更不愿意亲手去纠正学生们迟钝的手指和回答在他看来是愚蠢的问题。

    伯蓓拉·凯格丽维克丝是一位匈牙利公爵夫人,美丽动人。她接受了贝多芬的题赠曲——《降E大调奏鸣曲》(作品第7号)和《C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对于吉丽达·瓜茜阿蒂,贝多芬总觉得她只是一个温存的女孩子,她还只有16岁,1800年第一次从里阿斯德来到了维也纳,经她堂兄冯·勃朗斯维克的介绍,贝多芬认识了她。她也是第一个引起他注意的女性。她们一家人于3个月之前才从玛东伐沙搬到维也纳来。他们住在祖先留下来的、匈牙利式的别墅里。那里是贝多芬经常去拜访的地方。

    勃朗斯维克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养成了他机敏的性格和聪明的头脑,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人;而他的某些怪癖也是在幼年的时候就养成了的。

    茜丽莎是奥地利皇帝最宠爱的、最大的妹妹。她的个性比起兄弟姐妹来更稳定、更温顺。18岁时,她的父皇就去世了。她从父皇身上学到了对音乐、诗歌和文学的爱好,而母后又非常关心她们的上进;1799年5月,母后将她们姐妹、两兄弟送到了维也纳的一家大旅馆里居住。这一年,茜丽莎正满24岁,约瑟芬22岁,弟弟弗朗兹20岁,卡洛林17岁,都是音乐爱好者;特别是两个年长的姐姐贝比和泰茜都是钢琴家。她们的演奏才能在维也纳也得到了极好的证明。她们听到了有关贝多芬的许多轶闻。然而,他却不是那种公爵夫人一招即来的音乐大师。

    遵照公爵夫人的旨意,三姐妹召开了一个音乐会,茜丽莎、贝比、泰茜选了贝多芬作的一个曲子,边走边演奏着,进入了音乐厅。“像一个小孩刚开始学习似的,”她这样写了下来,“亲爱的,伟大的贝多芬是多么友好啊!他如此彬彬有礼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将我带到钢琴前,我立刻开始弹奏,弹得非常的猛烈,由大提琴和小提琴伴奏着。”

    贝多芬并没有感到惊奇,但很高兴与这几位年轻而美丽的匈牙利小姐交往,并平静地听完了三姐妹演奏的自己创作的三重奏。

    “他用愉快的语调答应我们,每天到我们住的旅馆去一次。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他时常在我们这儿逗留四五个小时……有一天,已是下午5点了,我们都觉得有些肚子饿了,我们就请他同母亲一起进膳,但旅馆里的人都发脾气了。”

    贝多芬每天都来替她们安排功课,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呢?她们住在维也纳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促了,而且还有许多社交活动要参加——赴约、乘车、去舞会、晚上的晚宴,真是让人进退维谷。如果她们去参加那些活动的话,岂不是把贝多芬扔在旅馆里无人理睬?

    贝多芬对这种情形大为不满,狂怒地将乐谱撕成了纸片,并抛在地上。泰茜是她们姊妹中比较细心的一个。她也就不再外出,努力地练琴,以解决这一难题。

    后来的一次,却是旅馆中的住客发怒了。大家的愤怒都集中在贝多芬一人身上。这样不愉快的事引发的痛苦,简直使贝多芬无法忍受下去。

    除了贝比和泰茜两人最崇拜贝多芬之外,她们的弟弟弗朗兹也是一个热情的崇拜者。他们一家都喜欢和贝多芬接近,而贝多芬也对这个家庭充满了热爱和温情,并在冯·勃朗宁夫人家里享受着欢乐。他们之间的关系日益亲密起来,一年后,他们一齐跨进了情爱的圈子。

    但在1800年,终于出现了风波。急性子的母亲要将贝比嫁给年已50岁的冯·但姆伯爵。这下可苦了贝比。她知道自己和伯爵毫无情感可言,内心中意的是贝多芬。她的眼睛里流露出她的无可奈何和对贝多芬的渴望。

    就在年底的时候,吉丽达插入了一出小戏。她只有16岁,是一个颇令人心醉的、却训练有素的“小姑娘”:娇嫩而俊美的外表、细长而卷曲的黑发(这一点颇具有意大利姑娘俊俏)。茜丽莎的外表也很悦目动人,但有点驼背,美中不足。约瑟芬是一个美人,长得娇小玲珑,使人产生一种亲密的快慰之感,围巾很随意地系在颈上,但她还是不能与美丽的吉丽达相比。

    就在此时,贝多芬被吉丽达的美丽迷住了,虽然他新收的几个学生都深爱着他;但吉丽达的美却是贝比和泰茜所没有的。教师成了谈爱者,他向吉丽达献出了自己的心,她对他深为同情,至少贝多芬是这样认为的。

    贝多芬在1801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泄露了自己沉浸在爱河中的秘密,这是关于吉丽达的内容:

    “我的生命又显得快乐了,更为充实……因为我混入了社会,这个变化是一个可爱的、富于魅力的女孩子带给我的;她爱我,我也爱她。”

    贝多芬认为结婚“是快乐的道路”,但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吉丽达不是他生命中所应得到的。

    假使吉丽达的亲人中意别的年轻男子,并以那个人来抵御这个30岁的粗野的音乐大师的话,人们也许是会认可那个人的。而女孩子碰到这种情形往往只能用垂泪来代替她所要说的话。

    贝多芬在1802年献给吉丽达《升C小调奏鸣曲》。这首奏鸣曲后被错称,即为人们所熟悉的《月光奏鸣曲》。本来,贝多芬是献给她一首G调慢板曲的,后来又收了回来,换成了这首。此曲又称《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优美的旋律有如轻舟荡漾在月夜的琉森湖上,景色迷人,令人陶醉。

    往后,吉丽达碰到了加伦堡伯爵,立刻就将贝多芬忘记了,并于1803年嫁给了伯爵。伯爵的年龄和地位都与她相称,他又自称为音乐家、作曲家。但他同贝多芬比起来又是多么渺小啊!

    在吉丽达结婚的那个晚上,贝多芬写下了如此悲伤的句子:“啊!这是生命中多么可怕的时刻!但我却不得不接受它!”

    这场婚姻是不愉快的。到1823年,贝多芬在与辛德勒的交谈中还谈及:“吉丽达非常爱我,甚至超过了对她丈夫的爱。”辛德勒写道:“他显然不是故意谈及这些的。”

    不久之后,吉丽达回到了贝多芬的身边,哭泣着,向他倾诉,但他拒绝了她。

    贝多芬去世后,人们找到了一块刻有吉丽达肖像的金牌——贝多芬一生中所保存的仅有的一幅女性像。尽管日后,贝多芬在茜丽莎·冯·勃朗斯维克的油画上也题赠着这样的句子:“此致无比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上帝的女儿——茜丽莎·冯·勃朗斯维克。”

    许多证据表明,在贝多芬的心目中,吉丽达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女人;她的美丽深深地扎根在贝多芬的脑海中,比他日后爱上茜丽莎·冯·勃朗斯维克伯爵夫人的情感更甚。